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空心病是什么?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空心病是什么?

“空心病”

1、引言

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在常春藤盟校工作了24 年的 William Deresiewicz 在其著作《Excellent Sheep》中提到,在他所接触到的众多优秀的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当那层不可一世的自信和完美无缺的光鲜外表被剥离之后,你会惊讶的发现,这群年轻人身上寄居着令人窒息的恐惧、焦虑、失落、无助、空虚和孤独”。

他认为“当前美国精英教育系统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非常擅长解决手头的问题,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他将这样的学生称为“优秀的绵羊”。

几乎在同一时期,北京大学副教授徐凯文基于时代和中国社会现状,提出了一个极为相似的本土心理“疾病”——“空心病”。二人的不谋而合,充分印证该问题的文化普适性、严重性和科普必要性

2、什么是“空心病”

2016 年 11 月,北京大学副教授、临床心理学博士、精神科主治医生徐凯文在其名为《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的主题演讲中首次提出“空心病”一词。徐凯文认为,“空心病”是一种较为形象的描述方法,具体是指“价值观缺陷所致的精神障碍”,是一种心理障碍,其表现涉及五个方面:抑郁、孤独、自我缺失、外部认同、自杀倾向。

徐凯文认为,“空心病”的核心问题在于:缺乏支撑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即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为何而活,不知道自己存在价值和意义为何。

3、“空心病”相关表现界定

(1)抑郁:从症状上可能符合抑郁症的诊断,表现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等

(2)孤独:伴随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

(3)自我缺失:早期表现出迷惘和自我认同方面的问题;后期表现出自我否定和厌恶(尽管获得现实意义上的成功,但仍然有非精神病性的自我否定和对自己的厌恶与羞耻)

(4)外部认同:人际关系良好,但需要刻意维持在他人眼中的良好自我形象;在后期出现被评价恐惧(对于被评价有着强烈的厌恶和恐惧,继发性的表现是对学习和考试的厌恶)

(5)自杀倾向:后期存在强烈的自杀意念,但多为尝试较为温和、痛苦较少的自杀方式。其特点为不是想要死,而是不知道为何活着

(6)病程特点:病史较长,一年以上。且患者对生物治疗不敏感或无效,传统的心理治疗疗效不佳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空心病是什么?

4、“空心病”的成因

当今时代,为何一些青少年容易出现“空心病”呢?用一句话概括,物质的丰富未 必能带来内心的充盈和幸福感,更无法带来人生的价值感与意义感。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快乐、幸福、价值感和意义感,这三种感受有很大不同。当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它所带来的快乐感受会越来越少。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加之互联网的影响,他们会更早地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如果家庭和学校只停留在推动他们去获得即刻的满足,那么他们就很难从所处的环境中获得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探索和指引,因此陷入困惑与迷惘。

▪️再加上教育内卷的压力,他们“ 沉浸”在课业的负担当中,没有时间去游戏和获得快乐,也就谈不上幸福,更无法获得价值感和意义感。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空心病是什么?

当青少年的生活长期缺乏快乐和幸福的体验,他们的价值感和意义感从何而来呢?

▪️人类的价值观和意义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学习新知。对这个世界新的理解、探索、创新,能够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和体验。但教育过度的功利性却在摧毁着这种感受。

当今社会,过度的内卷竞争使得家长、教师也深感焦虑,这些焦虑必然会传导给孩子。而社会大众的功利心态,对已经经历了丰富物质生活的青少年而言,只会给他们带来厌倦,让他们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令自己感兴趣、感到美好的东西。

5!帮助青少年摆脱“空心病”

1.还孩子美好快乐的童年——痛快地玩,才能专心地学。

2.致力扭转功利的教育观,停止内卷化竞争。

3.改变当下青少年所处的“心理雾霾”环境,让他们循着自己的天性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充分发展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

4.通过心理咨询解决亲子、师生、朋辈的关系问题。

5.整个社会应积极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个人行为和思想的各个方面,转化为莘莘学子自觉的行为习惯和情感认同!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为什么德国留学越来越火?

下一篇

申请南加州大学需要准备什么?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