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义务教育延长至18岁
这段时间,我们经常会提起芬兰,每次都显得很傲娇——不是我们傲娇,而是芬兰傲娇。比如这个贫富差距世界最小之一的国家,居然担心自己贫富差距大;比如这个从不讲女权但男女平等世界第二的国家,居然找了个16岁小女孩当一天总理;比如这个国家那位34岁的女总理选择真空拍照,登上杂志封面。
关于教育方面,芬兰又出一个消息:计划将免费义务教育延长到18岁。换言之,芬兰学生的免费义务教育将从小学一直延续到高中毕业。芬兰教育和文化部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项改革的目标是在2021年8月1日生效,2021年春季完成初中教育的芬兰孩子,将成为第一批改革受益者。
芬兰之所以要进行这一改革,是为了提高芬兰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减少学习差距,增加教育方面的平等和不歧视。
芬兰的免费教育是真真正正的免费:免学费,学校饮食也免费,教科书和教学所需的各种材料和工具等全免费。另外,高中生上学的路途如果在7公里以上,校车费用也全免。此外,免费教育期限可以在正当理由下延长,比如如果学生因疾病而休学,需要延长学年,免费也会随之继续。
芬兰的教育除了免费,还以强大闻名。在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评中,芬兰数次拿到第一。在各种全球教育排行榜上,芬兰屡屡位居榜首。经合组织公布的中学生能力评估,芬兰数次位居第一。世界经济论坛将芬兰高等教育列为全球最佳……
说起芬兰教育的强大,很多“常识不足智商税来凑”的人会有几个意识误区,在逻辑上其实都不堪一击。
比如有人认为,芬兰教育强大是因为人口太少,国家又特别有钱,所以完全可以避免中国式的恶性教育竞争,更加从容地教育每个孩子。这个说法看似有道理,实际上有明显的逻辑漏洞。芬兰教育确实以从容著称,但芬兰教育部门没有压力和紧迫感吗?恰恰相反。芬兰人口少,可要维系世界工业和科技强国的地位,人才必不可少,这就迫使芬兰必须确保自身教育实现超高成才率。不然的话,就会逐步丧失竞争力。换言之,站在芬兰政府的立场上,芬兰教育的容错率甚至远低于中国等人口大国。
还有人习惯将“西方教育”简单概念化,这个思维也很可笑。类似“操作”在现实中随处可见,比如说起媒体,很多人张嘴就是“西方媒体都如何如何”。他们不明白的是,没有哪个西方国家能控制自己国家的每个媒体,更不要说让“西方媒体”统一如何如何了。教育也一样,“西方教育”是一个过于笼统的说法,其实各国的教育体制和模式千差万别,芬兰就有非常特殊的一面。
比如说,在西方大多数国家,私立学校都是非常普遍的存在。普通人读免费的公立,中产以上读私立,后者有更高成才率,这几乎成了固定认知。但芬兰不一样,它几乎没有私立学校,因为根据芬兰《基础教育法》,所有非公立的基础教育机构“应不以盈利为目的”。也就是说,就算你是私立的基础教育机构,也不能按盈利性产业来运营。既然无利可图,那一般人肯定不会去做。
芬兰教育之所以强大,主要是因为自由。
芬兰对中小学教师的要求极高,早在上世纪80年代,硕士学历就已经是准入门槛,而且还需要长时间实践训练,对个人的知识、能力、爱心和耐心都有极高要求。高中毕业生想读师范专业,付出的努力和参与的竞争,是所有专业里最严苛的。
也正因此,中小学教师是芬兰年轻人最向往的职业,也是社会上最受尊重的职业。教师群体甚至连跳槽都极受欢迎,倍受大公司青睐,因为在芬兰,能当上中小学教师意味着肯定是顶尖人才。
在拥有高素质教师群体的同时,芬兰政府也给予教师极大的教学自主权。从班级大小、课程内容、课程表甚至学期时间,还有教科书,都由学校和老师自由选择。大多数芬兰中小学甚至从来没有大课和规定课。
芬兰教育的一大特色是没有考试没有测验。每个学期初,老师会邀请家长一起探讨学生的学习目标,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是与其他人对比,而是看是否完成了自己设定的目标。
芬兰教育也从不强调“正确”,像中国老师那样抓着学生一笔一划写同一个字的场景,在芬兰是不可能见到的。至于教师的定位,就是帮助学生学习,而非权威,学生可以质疑教师,可以热烈开放地进行各种讨论。
芬兰中小学每学年的上学时间大概为190天,除了暑假外,还有秋假、圣诞假、滑雪运动假期等。而在学校里,早上九点后才会到校,下午三点左右已经放学,课间休息非常多而且很频繁,学生可以在休息期间随意饮食、聊天或嬉戏。芬兰学校的教室早已是开放式,甚至教学楼内外所有空间都可变成课堂。
2022年芬兰高中免费留学项目
-
1.初中在读,入学前初中毕业;
-
2.具有一定独立生活能力;
-
3.英语能基本交流和运用。
项目每周三可以面试,芬兰语滚动学习,可灵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