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读博,工资到底够不够
这个问题最合适的答案就是:看个人咱们就以大部分公立大学TA/RA/stipend常见收入2500刀为例,真的各有各的活法:
1. 单身➕做饭不吃外卖➕少购物
如果你在一些比较贵的城市例如圣地亚哥或圣芭芭拉,只租一个卧室1000-1500就没了,每个月自己做饭食材250,如果养车再100-150,买奶茶或者偶尔下馆子100,那就基本可能剩下400左右。如果你在一些村一点的地方,例如戴维斯或者里佛塞德,房租也就700-900, 别的不变就能剩很多。
2. 单身➕不做饭➕爱购物
就算你每天只出去吃一顿,就算15吧(中餐快餐价), 那一个月就450了,早餐零食下馆子都算上光吃饭一个月700多了,再加上房租和其他开销,你可以算算能剩多少,如果是贵一些的城市,那爹妈已经要贴钱了。如果你对高档美食非常感兴趣,也喜欢旅游和漂亮衣服,那家里可能一年都要给你倒贴一万刀这种。咱不judge,也有很多人家里条件非常好的,这是完全可以的。按照自己家庭情况来就行。
3. 情侣/已婚➕以上任意情况
如果你有对象,而且你们已经到了可以互相分摊租金和生活花费的阶段。(1)如果两人都是PhD,一个月收入会有5000左右,那么对标我之前描述的情况,随便够活(2)如果你的对象有稳定的工作,那TA的收入估计一个月最低也有3500-4000了,加起来也还是够的。(3)另一半没工作,且没有别的收入。啊这个就真的很困难了,基本不太会有剩余的钱,而且家里得贴钱的。
那这2500如果到了大农村,例如普渡,UIUC,IUB……怎么个活法?
地理位置换了后变量就是房租了。大部分大农村的房租4b就400刀,2b600刀,800-900就可以住非常好的一居室了,物价也稍微低一点。所以2500在大农村,除非你真的很喜欢消费,否则随便都够了。
所以在搜一些奖学金分享贴时,一定也要看看发帖人的生活方式和地理位置是什么,而不要直接对号入座。一定要按自己的消费习惯做判断。
有些人除以上收入还有额外的奖学金,有的话哪怕一个月多1000刀都是很大的帮助。
北美博士生阶段最忌讳的是什么
完全不主动和导师沟通
和导师沟通是博士阶段最需要的技能之一。不主动和导师沟通的情况通常发生在博一博二,例如导师发邮件问你最近怎么样,然后你因为担心自己不够“优秀”就不回复邮件;或者研究遇到困难自己死磕完全不和导师沟通。一般来说,如果你的导师是个有同理心的正常人(划重点,人品恶劣的PUA大王除外), Ta根本不会在意你现阶段“优不优秀”。
导师会让你进度不够就赶一赶,就事论事指导你而不是攻击你。如果真的学不动想要休学或者精神/身体有问题,也要主动跟导师沟通。而不是一拖再拖。等到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你有健康问题,就你的导师还蒙在鼓里。瞒着导师也会增加精神内耗的。
不断换研究计划的课题,一个学期换一个,就是不开始你的数据收集
这个真的是搞研究的大雷(尤其人文社科)!因为本身博士研究就周期比较长,尤其有些研究的IRB过程也比较漫长。如果研究计划写完后,收集➕分析完数据,发现这个研究不太行,其实也算是试错的一种经历;但是最可怕的就是,完全还没试过recruitment,或者看到别人在做其他研究然后自己一拍脑袋也换一个,最后甚至形成了这种习惯,很容易读了三四年什么成果都没有,也消耗了自己的研究热情和导师的精力,甚至最后end up退学。
学生思维,天天和别人比较,觉得自己差。
北美人文社科博士非常讲究个人进度。有些人可能换了研究方法,所以前两年在打磨研究方法,第三年才开始收集数据。有些人的学术背景可能本硕一脉相承,所以博一就开始发论文了……
在这样的训练模式下,坚守自己的进度是最重要的。而且大部分北美的博士项目是不养蛊的,每个人每年的研究进度能完成就行,而不是跟别人搞竞争(奖学金申请除外),所以没必要有这种较劲的心态。
只读书不做研究。
这个很容易发生在人文社科博士生上。大量阅读文献和专著是好事,但是这些都是为实打实的做研究服务的,读博并不是让你纯读书过五六年,对研究项目更深刻的认识是发生在研究中的,同时伴有更深入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