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霸”到“被拒”,亚裔学生举步维艰,为何美国大学仍要限制亚裔学生?
1、打铁还需自身硬
亚裔学术贡献仅为犹太裔的1/16。
我们常说,亚裔在学术领域贡献是比较突出的。但是如果查看一下美国科学院数理化三个学科的院士情况,亚裔院士所占的比例仅占5%。从诺贝尔奖的角度来看,诺奖获奖者共有889人。其中,在美华裔只有7人获奖,占总人数的0.79%;而犹太裔共有114人获奖(其中包括爱因斯坦),是华人的16倍之多。
除了爱因斯坦,相比于学者,社会上的杰出人士对母校声誉的贡献则是更加深远和广泛的。
比如,哈佛和耶鲁都贡献出不少总统和副总统,参议员,众议员,其他重要的政界人士更是不计其数。其中,著名的犹太裔政治家就有哈佛毕业的原纽约市市长Michael Bloomberg,耶鲁毕业的曾竟选副总统的参议员Joe Lieberman,哈佛毕业的著名的民主党参议员Chuck Schumer, 等等。
总之,白人及犹太裔的校友在捐款回馈母校的同时, 也给母校带来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而亚裔,尤其是华裔在美国则缺少影响广泛的杰出人士。骆家辉、赵小兰以及担任过能源部长的诺奖得主朱棣文虽都曾位居高位,但他们的社会影响力还无法和上述人士相比,实在是遥不可及。
2、校方的经济考量
校友捐赠是名校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友捐赠的多少往往与校友的职业成就和社会影响力紧密相关。
根据www.chronicle.com 网站所公布的数据,在1967年至2015年间,常青藤大学加上麻省理工学院(MIT)和斯坦福大学(Stanford)所收到的5千万美元(50 million)以上的捐款,总额超过了100亿美元(over $10 billion)。其中,白人捐款比例为63%,犹太裔为29%,而亚裔的比例则为6.8%。
而学校需要保持正常运转,除了教职工的大量工资支出之外,科研、实验等的投入金额也相当庞大,学校也会出于经济考量,如果招更多的亚裔学生,就意味着白人和犹太裔的学生数量要随之减少,进而学校的收入也会减少很多。
虽然亚裔国际生看似在被针对,实际上这些政策更多的是在针对想申硕博的,因为本科阶段要接受一到两年的Liberal Arts Education,才能决定定主修专业,本科阶段被限制读STEM等理工科的范围较小。
3、中国留学生应如何应对当下留学环境
提前做好留学规划和准备:
仔细研究目标国家与院校:了解留学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政策以及目标院校的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生活成本等等,综合选择适合自己的留学国家、院校,同时也要了解自己的成绩及各种优势、兴趣。
提升语言水平:提前准备并参加语言考试,如雅思、托福等,确保达到目标院校的入学要求。同时,加强口语和听力训练,以便更好地适应留学生活。
经济状况:合理规划留学预算,包括学费、生活费、保险费等,并考虑可能的汇率波动和额外支出。
中美教育的博弈本质来讲就是人才的竞争,美国的各类法案确实或多或少地对我们产生了一些影响,但是“风浪越大鱼越贵”的道理我们也都明白,所以坚持我们所坚持的,做好该做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