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为大家解析的是伦敦国王学院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博士研究项目。
“Philosophy PhD (option of joint PhD with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学校及院系介绍
学校概况: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简称KCL)是一所享誉全球的世界顶尖大学,位于英国伦敦市中心的泰晤士河北岸,地理位置机构。学校由9个学院组成,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医学等多个领域。目前在校学生超过33,000名,其中研究生占比40%以上,来自150多个国家。
KCL是英国罗素大学集团、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成员,也是英国仅次于牛津、剑桥的第三古老大学。学校在多个学科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其中哲学专业尤为突出。
院系介绍:KCL哲学系是英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哲学研究机构之一。根据最新的REF(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评估,该系60%以上的研究达到4星(世界领先)水平,位列全英第三。
哲学系现有30位教职研究人员,其中不乏重量级学者,如专攻古希腊哲学的Richard Sorabji教授,研究康德哲学的John Callanan教授等。此外还有60多位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涵盖哲学各个分支领域。
学系常年举办讲座、研讨会,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
学系为研究生配备独立的学习空间和计算机室。学生还可使用学校图书馆丰富的藏书资源。哲学专业的藏书达到10万册,还订阅了诸多重要期刊数据库。
专业介绍
此次招生的是哲学系全日制/非全日制的硕博连读(MPhil/PhD)项目。该项目旨在培养具备扎实哲学基础和独立从事哲学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学生可在西方哲学史(分析哲学与欧陆哲学)、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18-20世纪哲学等领域,以及心智哲学、行为与心理学哲学、认识论、形而上学、科学哲学(尤其物理学和医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哲学、艺术哲学、逻辑学、语言哲学等方向深入研究。
毕业生大多进入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在出版、传媒、政府部门、智库等机构任职。此外,哲学专业培养的批判性思维、逻辑论证与表达能力,也让毕业生在法律、管理咨询、公共服务等行业崭露头角。
申请条件
学历要求:申请人需具有国内211、985高校或国外知名院校哲学或相关专业的学士及硕士学位,成绩优异。
语言要求:母语非英语的申请人须提供雅思、托福等语言成绩证明。最低要求为:雅思7.0,单项不低于6.5;或托福100分,写作和口语不低于25分。此外学校认可的其他语言证书也可接受。
研究计划:申请人需提交3000-5000字的研究计划。应体现出扎实的专业基础、清晰的学术思路。
动机信:就读博士的目的及在KCL深造的理由,如学术发展规划、职业理想等,800-1000字为宜。
推荐信:提供至少两封学术推荐信,由直接指导过申请人学习、科研的教师出具。
成绩单:需提供从本科到硕士阶段的所有正式成绩单。
其他材料:如英语论文写作样本、获奖证书、科研及项目经历证明等,均可作为有利的补充材料提交。
特别推出的联合培养项目
KCL哲学系目前与德国洪堡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立了博士生联合培养机制。学生在读期间可在两校之间分阶段学习,享受双方导师的共同指导。洪堡大学哲学系在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康德)、近代哲学(如莱布尼茨、洛克)、心智哲学、古希腊哲学以及分析形而上学等领域实力雄厚。
这与KCL在哲学史、古代哲学、近现代哲学、心智哲学和形而上学的优势形成互补。该项目还为有志用德语撰写论文的学生提供了良机。
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系有16名全职教员,30多名硕博研究生。研究领域除西方哲学外,还涵盖佛教、印度、中国哲学及比较哲学。学生可在那里得到KCL不能提供的跨文化哲学研究的指导。同时还能体验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联合培养项目使学生有机会接触不同学术传统和思维方式,开拓眼界、启发思想。同时有助于构建国际学术人脉,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有话说
项目理解
哲学是一门基础性的人文学科,涉及认识论、伦理学、形而上学、逻辑学、美学、政治哲学等多个分支,与众多学科有密切联系。KCL的哲学博士项目致力于探究宇宙本质、思维奥秘、道德理则等人类思想活动的基本问题,希望在哲学各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哲学这一古老学科焕发新的生机。
项目采用文献研究、逻辑论证等传统方法,同时引入心理学实验、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模拟等跨学科视角和技术手段,努力构建新的哲学理论体系。这不仅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哲学本体问题、知识论问题的认识,也可以为伦理决策、科技创新、公共政策制定等提供更加科学系统的思想指引。
创新思考
未来哲学研究可进一步拓展神经科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交叉领域,运用脑机接口、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探索心智的神经基础、思维的运作机制等。
利用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搭建沉浸式思想实验平台,直观呈现各种假设情境,为哲学论证提供更丰富的素材。在理论构建上,可尝试从复杂性科学、涌现论等视角诠释意识现象,打造能够统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新型本体论模型。同时拓宽研究视野,纳入东方哲学智慧,开展跨文化哲学对话。
在实践应用方面,可以针对AI伦理、基因编辑、意识上传、脑机融合等前沿科技议题,结合元伦理学、后人类主义等理论展开深入思考,为科技发展把关定向。加强国际学术交流,积极参与和主导前沿问题的讨论,提升项目的全球影响力。总之,面对智能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哲学研究要勇于变革创新,在继承传统智慧的同时,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拥抱新思想、新方法,推动人类思想认知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
博士背景
985本硕,目前UCL哲学PhD在读。研究领域包括行为与心理学哲学、认识论和形而上学。在国际权威期刊《Philosophy and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和《Philosophical Studies》上发表过两篇论文,擅长跨学科视角探究意识、信念、理性等哲学问题,熟悉相关领域的PhD申请文书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