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留学路,前树荫后人。我们邀请学员分享申请心得,讲述个人故事,输出申请干货。积沙成塔,为千万学子指引方向。
采访老师:卫老师(Aria)
受访学员:L同学
本科:美本
专业:数学 GPA:3.9
3段科研,1篇paper
7项奖学金/竞赛/奖项荣誉
Offer:
宾夕法尼亚大学—数据科学硕士
西北大学--机器学习与数据科学硕士
佐治亚理工学院—运筹研究博士
……
PART.01大一明确申研目标,逐渐坚定读博想法
申本科的时候我就有了申研想法,可以说是100%确定的事,所以我在大一暑假签了申研机构 。读博的意愿是在大四上半学期才明确的。
我最早跟着霍老师(拓研)学GRE,通过霍老师认识了吴老师(我当然相信霍老师的判断)。在和吴老师的沟通中,我感觉吴老师对这个领域非常了解,各方面比较严谨。包括他的思考,给我的整体印象非常靠谱。而且我姐很早就在美国,她有朋友做留学中介,申请这块我听了很多。诸如做假、投机取巧,不光GRE做假,还有简历做假等等。但我们没有干这个事儿,我觉得踏踏实实挺好,比较符合我的作风,我喜欢实在一点。
至于决定申博,首先我对自己所做领域非常热爱。其次,我的老师们真的给予我超多帮助。有时候我也觉得辛苦,有撑不住的时候,可想想老师们对我的帮助,以及在我身上倾注的时间,自己咬咬牙就挺过来了。另外,我看过周围人一些情况,有的我觉得很惋惜,我想尽可能的和他们区分开,尽我努力去到适合我的环境。
PART.02早做打算的好处:可以提前做很多准备
第一次见吴老师时,我说想去耶鲁。当时没有具体到什么项目,就很想要名校title。专业的话想学data science相关,毕业后做个码农,后来想法慢慢有了变化。
我在申研这块打算很早,所以能提前做很多准备。比如每次选课前我会跟吴老师简单聊下,把我的课表给他看。你看我本科上的课都非常契合数学和计算机交叉学科。
截止这个学期,我们学校所有关于数学、计算机、统计的课我全部上过。按道理来讲我能拿到三个学位,但学校只给两个degree,因为学校压根没想过有谁能修完三个专业的课程,这是我advisor说的原话。
也有人问我教授,对于我的本科他给了什么advice?我教授说:“我给他的建议是不要上那么多数学课,他已经把所有数学课都上完了。”
PART.03导师引领很重要,OR成为我的研究方向
我第一个做的研究是纯数,后面做的所有研究都是or。重要的是导师对我非常好,带我去各种地方见识人,把我推给他的朋友,在领英上给我打小广告。我选校的时候,也收获了他们的建议和支持。教授和我讲,如果我申master项目反而太over quality,我应该全部都申PhD,所以你看我PhD主申的都是or。当然,我也需要保底,所以申了邻近的ds这些方向,比如宾大ds。
教授听说我录了佐治亚理工后,跟我说:“从佐治亚理工你可以去anywhere,这是一个TOP级PhD项目。”
还有一个老师说的很客观,他说在or领域,佐治亚理工是当之无愧的非常famous,你会有很多机会。但如果MIT要你的话 (因为当初刚面完MIT),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进佐治亚理工后不能摆烂了(笑),很卷很严格。一个康奈尔的教授跟我说,他当年被录了两个项目,一个是佐治亚理工,一个是康奈尔。他最后决定去康奈尔并不是因为他觉得康奈尔比佐治亚理工好,而是他当时去佐治亚理工campus visit时感觉大家都好累啊,所以他选择了康奈尔。在他知道我录了佐治亚理工后,他和我说:“佐治亚理工is very good,一定要去。”
PART.04高GPA/强科研/强推荐信,我不是最聪明的,但每一步都走的扎实
我本科这个学校,作业是每天都有,跟高中一模一样(真的很阴间),作业评分又给的非常细。我很多课office hour从不缺席,我把office hour当课上。我真的不是聪明的,大一大二一些课不能保证完全听懂,逐渐到大三大四,我发现前面积累的非常牢,我花很少的时间就知道他在讲什么。前期大量投入的好处,是后面会轻松一点。当然,我不认为我的学习方式完全可取,我现在觉得GPA是需要care的一个事情,但它不是大学生活的全部。交一些知心朋友,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也很关键。
课外方面,我做过一些研究,包括获得一些奖项。我觉得需要明确的是,只有你课内的东西做好了,教授才会给你课外的机会。只有你课外的机会做好了,你才会拿到一些奖项。我现在看比我低几届的同学,他们看到学校官网上公布我拿的奖项,就会follow我这个奖项如何获得,如何申请,但实际上这些奖项压根不是我去申的,都是学校给的,或者是老师叫我去申,然后老师帮我写推荐信。我感觉大家本末倒置了,应该是你认真做了你现在应该做的事情,再做一些额外的事情,你会得到一些额外的结果。而不是说你为了那个额外的结果,而想去做一些额外的事情,两者还是有细微差别。
Q1:如何在大学获得科研机会?想做科研应该具备什么标准?
A1:我当时也不知道要做研究,也不知道要做实习,大一暑假是荒废的。我导师最近在招人,他和我聊了他想要的学生标准,包括其他老师招人也会和我聊。首先课内GPA一定得好,我导师招人标准是GPA必须4.0,而且不要大一大二。其次是你最好有一个敲门砖,有一个亮点。比如说我当时做研究的契机是我们大一有一个数学竞赛,我拿了第一名,所以大一结束时我收到了一些research邀请,但我当时不知道那是什么。
大二跟吴老师聊的时候,他建议我申一个校外暑研,我申了杜兰,但被拒了。期间,我们学校教授给我发了三个research,可以三选一,挑一个做,然后department会帮我处理funding的事情。也就是从这里开始,我做上了第一个研究。 当时面临的客观情况是,我是我们组里最弱的一个,我需要寻找我的优势是什么。比如我们组里所有人都是数学专业,他们不会敲代码,只有我会敲点代码。所以前四周我code了一些package,他们想做similation的时候,可以更快得到results。
当时我做的这个事情很有贡献,对组里帮助很大。另外,研究期间我得了新冠。即便如此那段时间里我每天也只睡5个小时,所以当我第一个研究做完,教授直接和我说:“什么都不要说了,我会给你非常强的推荐”,我从来没问他要过推荐信(笑)。
等第一个研究做完,后面的科研都顺理成章地获得了机会。第一个科研后来也出了成果,发了paper。在这个过程中,我从没问过教授要推荐信,都是他们主动说给,然后申请结束之后他们也主动给我看了他们写的推荐信。所以,当你做的好了,自然会得到想要的结果。
Q2:你心中的申请材料重要性排序是什么?
A2:申硕的话,GPA>科研/实习经历>推荐信;申博的话,相关课程的GPA高这很重要,我认为这个排第一。同时这也算一个隐形条件,我身边申请博士的GPA都3.9左右(区别不了实力的)。第二是科研经历或者是推荐信,你必须得好一个。我身边有一篇paper都没有的朋友拿到了cornell之类的PhD offer。
PART.05关于选校选项目,要有清晰的自我意识
你得想清楚申研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目的是为了找工作,你应该是希望你的研究生课程水一点,但校友support网络非常强。因为一旦课程压力相对没那么大,你才能有更多时间去投简历、找工作,配上有效校友网络,你就会非常幸运得到一个position。但如果你想学到东西,甚至硕士之后想申博,那你要选一个课程比较硬核的研究生项目帮助积累resume,并且能更容易找到科研,从而申到好的博士。这两条路是有区别的。
PART.06申请团队配合默契,大家一拍即合,有一致的目标
我的申请团队比较严谨,各方面细节做得很好,给未来学生的建议就是文书早点写,提前改。
我现在看我的第一稿文书,和一直到1月份提交的那版文书对比,简直是天差地别。当时11月份宾大DS项目是第一批文书,12.1那批项目我加了些内容,12.15又加了些,到1月的时候又改了部分内容。我很满意啊,中间所有亮点全部都写好了,而且乔老师改的非常负责,各方面细节改的挺好。
而且我网申信息的填入,Aria老师帮了我非常非常多的忙,非常感激,真的。尤其是时间非常紧张的时候,我需要兼顾于学业,还要搞研究,还要写申请材料,像这种填一个系统真的很能让人崩溃,而且甚至有时候就是因为系统太长了,不想填,那就不申了。所以说,我有时候就想项目这么多,Aria老师都帮忙填完了,我就写一份文书改一改难道多吗?我其实没有一个项目因为懒惰没有申,我所有项目都申了。
PART.07等offer的过程比较平常心,我感觉我值得
总体来说我心态都还好,因为过去四年我已经做了非常非常多的事情,而且很多事已经超出我本身预想之外,对于申请结果我不是焦虑,更多的是对自己一种交代。我多做不了什么了,我已经在本科四年拼尽全力,对于申请我不焦虑,申请结果我很满意。
如果说的具体一点,当我拿到宾大ds录取时,我就完全不慌了,再不济也有一个宾大。可见,早申一些项目很有必要,个人心态会好很多。还有一点很关键,就是当你更早的去提交一些材料时,你才会发现不足。真的,你真正提交了之后,你才会马后炮的想:我是不是应该写的更好一点?我当时就是这样。
PART.08对数学专业或想要申博学生的寄语
我现在感受很深的一点是,没有paper尽量不要给自己太高的申博项目预期,而且发水刊、参加水会的话,申博也是会比较吃亏。
还有一点,不要因为申请结果否定自己的实力。学校更多是看一个匹配程度,而不是去真正评判你的能力。当大家都站在申博的起跑线上时,大家其实都不错,都非常值得被鼓励。
最后一点,好好做事,想太多都不如真正做事来的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