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档案
学生姓名:Bob同学
就读高中:西储中学
入读大学:斯坦福大学
热爱CS,喜欢文学、艺术和摄影,具有十足的创新精神,他将自己的兴趣点融会贯通,把理科和文科,科技和社会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最后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专业,并被斯坦福大学录取。今天,我们就来看看Bob同学的美国顶尖大学的申请之路。
01、梦想起飞的平台,西储中学!
我的美高是位于俄亥俄州的西储中学,九年级因为疫情我在国内线上读了一年,10年级的时候去到了美国。
四年的西储生活给我留下了很美好的印象,首先学校里面中国学生还是挺多的,一个年级大概有10个左右,所以这里的氛围很好,大家在一起能够互相支持,互相陪伴。学校的位置其实也没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偏,吃喝买东西都挺方便。
从学术上来说,学校对各个学科都有资源支持,整体的教学质量是非常不错的,但最厉害的还是生物领域。西储拥有全美高中里面唯一一个能够研究癌症、免疫这样一个学科的实验室。如果你想学习的是生物的话,那来西储会自然而然的选修很多生物相关的课程,能发表很多文章。而且我们学校的课程很人性化,它会允许你更加专注在你感兴趣的领域。
02、选择机构,走有“松弛感”的规划之路
我们是在九年级的时候找到机构的,当时家里选机构其实是比较看重“松弛感”的。就是既会帮我做一些规划和安排,又不会说天天逼着我去赶进度,把时间弄的很紧张。我的父母还是希望我在美高期间,除了学业方面,探索和拓展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高中经历的。然后跟机构的顾问聊完之后,我们都觉得机构是很符合这个期待的。
在后来跟机构实际协作的过程,我感觉也是非常的顺畅。首先压力是一定会有的,但也没有大到让我产生焦虑的状态,而且机构老师给我规划的活动真的都非常符合我的兴趣爱好。
其实我在上美高之前,一直以为我将来肯定是搞理工科的,因为我们家庭里,基本都是走理工科路径的,所以我给自己也是理工男的定位。在九年级的时候我不仅参加了生物比赛,还去打了AMC,学习了编程。到了十年级之后,我对文学艺术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终在机构的指导下,我也找到了这两者之间的一个平衡并很好的做了结合。
在这个探索之路上,机构给了我很好的建议,比如一些活动和夏校,或者是选课方面的建议。机构的老师除了很支持我原本就喜欢的活动之外,还会帮我去拓展更多的兴趣。十年级的时候机构建议我参加了一个写作营,写作老师办有自己的报纸,她很欣赏我,我创造的一些作品获得了一些奖项并刊登到了一些杂志上面,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鼓励。包括还有一些NPO的实习等等,我觉得对我的帮助都很大,包括最后的择校和专业选择等,机构的老师给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和建议,这些对我的申请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也是我非常感激机构的。
我喜欢创造产品,特别是喜欢创造能给人带来快乐和便捷的东西,我文科的爱好和我理工科的一些兴趣是能串起来的。比如说写作,我觉得通过写作,能让我变得更加感性,我能够了解人们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而工科呢,赋予我能够创造满足人们需求东西的一种能力,或者说工具。那未来,我希望我能够做到说通过艺术或者文科方面的能力,能够让我更敏锐的捕捉到人们的一些需求,然后我可以运用工科或者说科技吧,去把这些需求变成现实。
03、在人文社科方面,看我如何呈现?
首先,人文社科这个版块,我上面也提到了,机构老师给我推荐的写作营,可以说是开启了我对文学的热爱,后面我就一发不可收拾,我写小说、写诗歌、还写过一些反战的题材和对社会现状的一些思考等等的内容,我觉得这都是和society有关的,因为你从本质上去看这些东西,会发现小说也好、诗歌也好,里边的内容,传递的思想,就是我对society的关注和热爱,还有摄影,也会涉及到一些society的内容。另外,在校内,我也逐步成为了我们学校一个nonfiction的杂志主编。
第三个我觉得很好的项目是,机构老师建议我申请了一个高含金量的夏校,IowaYoung Writers'Studio,这是一个写作营,由爱荷华大学承办,录取率非常低,能被这个项目录取,也是很能说明学生的写作功底的。
第四个项目是去年暑假我去了一家纽约当地的挺有影响力的、教育性质的NPO组织实习。这个项目也是机构的老师推荐给我的。通过这次实习让我对于教育的公平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04、作为“理科生”的我,都干了些啥?
一个是结合了社科和理工的校内项目。因为我们学校有一个叫做compass指南针的课程。这个课程很有意思,它鼓励学生提出一个想法来帮助所在的社区,校园或者更大的社区解决一个问题。
当时我和一个朋友提出了一个想法,就是我们希望能做出来一个平台,可以监控洗衣机的运行状态。为什么要做这个?因为我在一个低年级宿舍当宿舍长,但低年级宿舍的洗衣机并不是十分的充足,尤其是在高峰期,这就导致每周天晚上大家准备去洗衣服的时候,会发现这些机器全都被占满了,你就只能灰溜溜的上楼,想着等会再下去看看,但是很有可能一晚上你下去了几次,都是机器被占满的状态,这就很不方便。
所以我就想,如果能有这么一个网站或者app,可以让学生们实时的看到哪些洗衣机在工作,哪些处在空闲的状态,这样想洗衣服的学生在自己的房间内就会知道现在能不能拿着衣服下去,不需要跑很多次了。我在compass指南针课程就是做了这样一个项目。
还有一个理工项目是关于CS方面的,也是机构老师给我建议的Pioneer的项目,叫量子计算机quantum computing,是一个在技术领域非常新颖的东西。
简单来说,我们现在的电脑全部都是classical computing,它用的是零和一来作为它的基本元。但是quantum computing它的最底层,qubit,是一个既是零也是一的信息储存元件。虽然说现在量子计算机还处于一个发展的萌芽阶段,没有投入到现实生活中,但是它的潜力是无限的,也许会超越现在算力几倍甚至是几百倍。我当时做了一些关于quantum computing的研究,用到了IBM的一些资源进行了一些计算等等,最后我写了一个论文,教授也挺喜欢的,他给了我一个前10%的评价。我也很喜欢这个活动,不光是因为pioneer这个项目它本身有知名度,更是因为我研究的这个领域,它是真的很有意思,所以我觉得这个项目也很能体现我在technology上的兴趣以及实力。
总体来说,从活动上来看,我觉得我的活动,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都挺符合我的性格特点和爱好的,机构的顾问老师们给我推荐的也都是跟我想做的、希望申请的专业契合度很高的活动,这些活动很好的展现了我的个人特质,我觉得对我最后成功申请斯坦福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05、斯坦福是情之所钟 哪怕“飞蛾扑火”我也要去争取
斯坦福对我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学校。我其实不是特别喜欢去做一些概率小的事情,所以像哈佛、MIT、普林斯顿,我试都没去试。因为我心里很清楚,我对那些学校,没有喜欢到说哪怕只有一个很小的概率我也会去申请的程度,只有斯坦福,是让我喜欢到可以忽略掉概率,哪怕“飞蛾扑火”吧,我也想去争取的梦校。可以说,对斯坦福,我就是很主观的喜欢,就是特别喜欢斯坦福的创新创业氛围。
虽然我有高的GPA, 优秀的标化成绩(SAT 1550, TOFEL 118),但是要选斯坦福作为我REA的学校,其实当时也是想了很久才做的决定。
06、给学弟学妹真诚的建议
首先就是建议大家先以学校的功课为主,把学术底子打扎实。如果你学校的功课都没学好,那你整个人的状态也会不对,你也会丧失自信心,这些对申请来说都是有很大影响的。我的策略一直都是,不管什么活动都可以先放一下,包括SAT以及AP考试等,完全可以暂时放下,先把学校的事弄好,搞定之后有空再干别的事情。另外一定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而不要舍近求远。
另外就是,在把学术底子打扎实的前提下,去拓展、发掘自己真正的兴趣,做你喜欢做的事情,然后找匹配你的兴趣的学校,而不是反过来,你干的那些事情是为了迎合某一个、或者某一类学校的胃口。我相信只要你认真的准备每一份材料,把你真实的热爱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一定会有学校看到你身上的特质和闪光点、欣赏真实的你从而录取你的。
关于早申选校方面,我觉得一定要选自己真正喜欢并和自己匹配的学校,不要盲目追求学校的排名。
而RD阶段要多申,不要太孤注一掷,只申你最喜欢的几所学校。我觉得RD很大程度是一个概率问题。比方说,你每一个学校都是百分之几的概率,你申10所和申30所,你能中一所的概率差距太大了。我的建议是尽量多申请一些学校,搞不好哪所大学就看中了你身上的某些特质。
机构顾问说
首先我们非常荣幸能和Bob家庭协作,从一开始找到机构的时候,他们就是非常理性,视野也放的很长远的一个家庭,所以他们不希望给孩子太多压力,希望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能有“松弛感”,而不是很焦虑的状态。而机构通过这么多年和众多家庭和孩子的协作,深谙如何才能根据孩子不同的特性更好的调动孩子,而不是一味的施加压力来增加家庭的焦虑感。
也就是在这样一个松弛的状态下,Bob同学可以很顺畅的和我们协作,并且拥有很高的配合度和很好的执行力。我们推荐给孩子的活动和建议也真正的是从他自身出发来考虑的,真正的考虑到了孩子的兴趣点和出发点,所以他固然外表具备理工科男生的特质,但内心更倾向于将科技与社会问题结合起来解决。
在英文作为第二语言的情况下,能够不断挑战自我,从开始参加机构的写作营,获奖之后发掘了自己对写作的爱好,再到学校的报社,和被全美难度极高的写作夏令营录取,满足了顶尖美本对于学生人文素养和写作能力的要求。
在参加机构独家的NPO项目,获得了项目方的青睐,在当届四个参加此项目的同学中,Bob是唯一一个被主办方负责人点名要主动给写推荐信的学生,也说明了他在为更加包容的社区贡献力量,这些特质和品格也非常吸引顶尖的大学。
而同时呢,整个家庭给孩子的支持也是非常到位,所以三方协作下来,就形成了很好的合力效果,最终也验证了我们对美国顶尖大学申请成功家庭的4个“共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