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上岸的师兄师姐们都说,联系导师是他们上岸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步骤之一,找到适合自己的导师,与心仪导师取得联系并获得认可非常重要!从本期开始,我们将为大家介绍热门院校的导师,帮助同学们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招收学生情况,帮助大家更好的进行申请定位! 本期,我们将为大家介绍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的导师!
硕博申请 @ 香港中文大学 (CUHK)
01 · 导师简介 Darwin Tat Ming LAU于2008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和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2014年在墨尔本大学获得机器人博士学位。2014-2015年,他在法国皮埃尔和玛丽·居里大学智能系统与机器人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2015年10月,他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现为副教授。他重视动手实践和体验式学习,通过机器人实践课、机器人竞赛、毕业设计和假肢开发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02 · 导师研究概况
Lau教授致力于仿生和新型机器人机构的研究,包括肌肉骨骼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索并联机器人、生物机电系统和建筑施工机器人等。他的研究涉及这些系统的开发、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设计、优化和控制。
Lau教授与国际知名学者开展合作研究,其成果发表在《IEEE机器人汇刊》、《IEEE/ASME机电一体化汇刊》和《机构与机器理论》等本领域顶级期刊。他担任ASME《机构与机器人杂志》和《Frontier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机电专栏的副主编。
03 · 研究解析
Lau教授的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IEEE、ASME等机构的权威期刊和会议录上。以下是几篇有代表性的论文:
(1) Lau等人在《IEEE机器人汇刊》发表论文,提出了适用于任意索并联机器人的广义索路径矩阵方法,可对机器人进行全面建模和分析,为索并联机器人的设计和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2) Lau等人在《IEEE/ASME机电一体化汇刊》发表论文,将人体肩关节视为索驱动并联机器人,分析了其静力学工作空间,这为研究人体运动机理和开发康复机器人提供了新思路。
(3) Lau等人在《IEEE智能机器人与系统国际会议》发布了CASPR软件平台,集成了索并联机器人的建模、分析、仿真等功能,极大地方便了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
04 ·需做哪些申请准备?
(1) 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编程能力。Lau教授的研究涉及机器人学、机构学、动力学等,需要良好的数学功底;同时要求熟练掌握C++、MATLAB等编程语言。
(2) 相关的科研经历。如果你在本科阶段参与过机器人相关的科研项目、发表过论文,将是你申请的一大利好。
(3) 语言成绩。CUHK对研究生申请者的英语水平有较高要求,雅思不低于6.5分,托福不低于600分(笔试)或100分(机考)。
(4) 个人陈述与推荐信。要在个人陈述中表达对机器人的研究热情,对Lau教授的研究方向的认同,以及你未来的学习和研究计划。务必找熟悉你的学术背景和研究能力的教授提供推荐信。
如何在个人陈述中突出自己的理论功底和数据分析能力?
课程学习:着重介绍你学习过的与机器人相关的核心课程,如机器人学、机构学、控制理论、计算机视觉等。你可以列举一些重点课程,并说明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成绩。这有助于体现你扎实的理论功底。
科研项目:详细描述你参与的机器人科研项目,包括项目背景、研究内容、你的具体贡献和项目成果等。尤其要突出项目中与Lau教授研究方向相关的部分,如索并联机器人、建筑机器人的设计和控制等。这可以展示你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论文专利:如果你在机器人领域发表过论文或申请过专利,一定要在个人陈述中强调。你可以简要介绍论文的创新点和主要贡献,专利的应用前景等。这是你研究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申请亮点。
学科竞赛:参加过机器人相关的学科竞赛,如ROBOCON、ROBOCUP等,也可以在个人陈述中适当提及。重点说明你在竞赛中的角色、你的机器人设计方案和创新点、参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等。这体现了你在机器人系统集成和实际应用方面的能力。
实习经历:如果你在机器人公司或研究机构有过实习经历,可以适当介绍。说明实习过程中你参与的项目和具体工作,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实习,你对机器人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05 ·导师近年招收学生情况
Lau教授非常重视研究生培养,他指导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在各类机器人竞赛中频频获奖。近年来,Lau教授每年招收2-4名博士生和硕士生。申请者需经过申请材料评审和面试等环节的选拔。
06 ·研究想法举例
开发一种新型索并联机器人系统,用于高层建筑的外墙清洁和维护。
该系统可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绳索实现机器人平台的悬挂和定位。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机器人可自动识别建筑表面的污渍和损坏,并通过机械臂进行清洁或修补。同时,借鉴人体肩关节运动机理,优化机器人关节的设计,提高其灵活性和适应性。
这一研究融合了Lau教授在索并联机器人、建筑施工机器人和仿生机器人等方面的研究积累,体现了理论分析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建筑外墙的清洁维护是一项高危作业,采用机器人系统可显著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同时降低人力成本。
未来可利用CASPR软件对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优化,开发实物样机并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推动建筑机器人产业发展。相信这一研究想法如能实现,将为智慧城市建设做出贡献。
07 ·师兄师姐有话说
申请经验:申请Lau教授的研究生需要在机器人相关领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如果你在本科阶段参与过索并联机器人、建筑机器人或仿生机器人方面的科研项目,并有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成果,将是你申请的一大亮点。此外,优秀的英语成绩、与申请方向契合的个人陈述和推荐信也必不可少。建议申请者提前了解CUHK和Lau教授的具体要求,针对性地准备申请材料,展现你的研究热情和发展潜力。
创新思考:Lau教授在索并联机器人领域做出了诸多开创性工作,开发了CASPR等实用软件平台。未来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索并联机器人在建筑、医疗、空间探索等领域的应用。例如,探索绳索驱动与柔性机构相结合,设计柔顺、安全的建筑机器人;将索并联机器人与外骨骼相结合,研制便携、智能的康复训练设备;研究绳索驱动航天器的在轨装配和运动控制问题,助力深空探测。
总之,Lau教授在索并联机器人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研究平台,同时也对未来技术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