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答疑知识点抢先预览:
【科研答疑专场】
-如何找科研项目?申请藤校一定要有科研项目吗?如果只有实习经历呢?
-怎么看收费的科研实习项目?
-美本Math+CS专业,孩子偏向喜欢应用,如果读研究生建议什么方向?是否需要准备科研?如需要什么时候大几开始准备?如何在科研和实习上安排好,有何建议?在大二暑假期间建议如何规划?
-美研申请的各项指标作品集>GPA>推荐信>文书>科研>实习的权重排序合理吗?
请问老师该如何选课如何选择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包括社团,如何选导师去找项目、做科研,这些事情在读研期间如何更好的规划呢?
-请问如果本科有好几段科研,还需要竞赛吗?竞赛在申请硕博的作用怎么样呢?
(提问均来自答疑群家长真实提问,文末可扫码加入家长答疑群)
答家长提问:
01、如何找科研项目?申请藤校一定要有科研项目吗?如果只有实习经历呢?
科研代表学生的研究能力。学术导向的项目会更加关注这个能力。比如申请博士,博士期间主要任务就是做科研,所以对科研能力非常非常关注。
所以申请博士时,不管是不是藤校都要求有科研经历。对于很多硕士项目,主要是为了就业而不是科研。对科研工作者和在公司工作的人的能力要求非常不同,在公司除非你的职业偏向研究类,否则大多数职位并不特别需要研究能力,而是更加看重实践能力,以及软性的技能,比如团队合作能力,领导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都主要通过实习体现。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商科类的交叉学科并不特别强调科研能力,而是更加看重实习中体现的实践能力和职场能力。博士,或者理工科硕士,虽然也是为了就业,但是由于学科特点,他的就业中也带有科研属性。所以对于理工科硕士和博士,有科研比较重要。如果只有实习经历,但是实习经历中有非常强的专业属性,那这份实习经历也没问题。
接下来聚焦如何找科研的问题。
第一,在美国读书的同学可以关注许多学校中的科研项目,他会给本科学生很多科研机会。
第二,有些学校会把科研项目罗列在官网,美本的学生可以通过申请得到机会。
第三,我们也可以找感兴趣的教授询问,因为有些机会并不对本科生开放,但如果和教授关系比较好,有些教授也愿意让学生加入。
第四,现在有很多科研项目有购买的机会,比如机构也会为大家提供这样的服务。这样不仅仅方便许多,而且选择也较多。这些项目往往都是外校,甚至绝大多数是顶尖学校的教授带的科研项目,含金量也较高。
02、怎么看收费的科研实习项目?
首先要看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科研和实习,然后盘点一下自己的资源。比如说科研,你是否能够在学校里找到实习机会,是不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说你家庭的资源找到。
如果在你盘点了自己的能力和资源之后,你发现你做不到的话,用购买的方式来丰富自己的经历,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我认为也未尝不可。不过大家需要去辨识的是你购买的科研或实习,是否真的能够让你学到知识,提升能力?
主要看这个公司的理念,如果说一家公司只是在卖一个经历,公司自己都觉得学生只是需要简历上有这么一段经历,或者只是需要一封推荐信的话,而非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成长,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慎重一些。
03、美本Math+CS专业,孩子偏向喜欢应用,如果读研究生建议什么方向?是否需要准备科研?如需要什么时候大几开始准备?如何在科研和实习上安排好,有何建议?在大二暑假期间建议如何规划?
本科Math+CS研究生的选择是非常多的。孩子喜欢应用,那基本上不考虑读博了。硕士可以考虑继续读CS,可以考虑偏数据分析的专业,比如数据科学、统计;还可以考虑和商科的交叉学科,比如金融工程,商业分析等。
研究生准备最好从大二就开始,因为实际上申请只看大学前三年的经历,从大二开始,只有两年的时间,也就是两个暑假和平时上学的一些安排。加上美国的本科学习课业是非常繁重的,真正用于研究生准备的时间其实是很有限的。
我的建议是先确定要申请的专业,这个工作可能需要花一定的时间,不过却非常重要。因为专业是努力的方向,如果不知道方向是什么,很有可能你的努力是无用功。我就经常会看到很多同学很早做规划,但是所做的事情很盲目,最后没有对所申请的专业有帮助。
确定了专业后,接下来的安排一是为了加强和专业相关的能力,二是明确职业目标,在细分领域有所专长。至于科研还是实习,都是为了服务这两个目标。大家记住,不是为了做科研而做科研,也不是为了实习而实习,最终我们是希望在申请的时候,能够展现给招生官是一个具有优秀的专业能力且职业目标清晰的申请者。
04、美研申请的各项指标作品集>GPA>推荐信>文书>科研>实习的权重排序合理吗?
我看有作品集,估计这是针对艺术专业申请的。一定要把申请各项指标排个序挺难的,而且这么做会有一些误导的作用。排在前面这个好理解,大家都会去重视,那排在后面就可以不重视或者就可以做得稍微差点吗?其实不是的。
招生官在看一个学生的材料时,他是希望能够从这些材料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同时这也是一个相对主观的过程,就像我们了解一个人的时候,即使给了同样的信息,也很有可能大家会有不同的解读。人是复杂的,立体的,不是各个指标堆积起来的,况且申请中很多指标并不是独立的,有时会起到互相补充作用,比如你的GPA不高,可以通过高的标化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学术能力,或者通过一段高质量的科研经历,一封强力推荐信等等。
我觉得与其把指标排序,不如力争把每一项都做好,在申请时呈现最好的自己
05、请问老师该如何选课如何选择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包括社团,如何选导师去找项目、做科研,这些事情在读研期间如何更好的规划呢?
这样要看读研后的规划,如果读研后打算工作,那当然找工作是首要任务,尤其是一年的项目,课外活动、社团活动也是以找工作为导向的,对找工作有帮助的;如果读研后继续读博,那就需要选导师做项目、做科研了。
06、请问如果本科有好几段科研,还需要竞赛吗?竞赛在申请硕博的作用怎么样呢?
需要看学生申请的是什么专业,还有竞赛与专业的关联度,比如如果申请的是数据科学、商业分析这一类的硕士,Kettle竞赛的含金量较高。也需要看下孩子主要申请的是硕士还是博士,如果是博士就非常看重科研,竞赛的作用较弱。
所以不能够一概而论,我们要明确孩子的申请专业以及目前的背景状况等,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