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定专业是留学规划的第一步,因为这决定了之后应该选择哪些科目、进行哪些阅读及学术探索等等。
但是在选择专业的过程中,大家也会产生这样的困扰——我感兴趣的专业,竞争太激烈了,有没有什么办法和策略,能让自己在不降低学校“档次”的情况下,既能兼顾自己想要学习的方向,还能尽量增加自己的成功概率?
今天的内容,机构以G5目前录取率最低、竞争最为激烈的计算机专业为例,来解答这个问题。
1、谨慎评估自己的申请优势
G5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同一代码G400)整体录取率均在10%以下,由于其热门程度不断攀升,它的申请门槛也越来越高——UCL为其增设笔试、王爱曼华的申请要求已经比肩牛剑。
牛津大学录取率20-22三年平均数据
其余为23Entry录取率
帝国理工为22Entry海外学生录取率
其余均为23 Entry中国学生录取率
牛剑及王爱曼华计算机科学专业申请要求
及其THE 24年学科排名情况
因此在选择像计算机这样的热门专业时,除了考虑自己的兴趣方向、专业与高薪挂钩等因素,我们也需要直面它竞争白热化的现实,谨慎评估自己申请是否具备优势。同时规划好选校的梯度,避免浪费自己的努力。
2、寻找同类专业作为替代
如果确实对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内容感兴趣,但是又想增加一些自己进入梦校的成功概率,可以考虑寻找相似专业作为替代选择。
比如牛津大学关于计算机方向的本科专业有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科学与哲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这三个专业都提供算法、编程等计算机核心课程,但是在竞争程度上却有一定差异。
根据牛津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发布的23 Entry录取数据,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录取率为6.3%,数学与计算机科学(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为11.1%,计算机科学与哲学(Computer Science and Philosophy)为11.6%。
另外,从这三个专业入面者和录取者的MAT分数数据来看,这三个专业对申请者的数学能力水平要求也有差异。因此对于计划申请此方向的同学们来说,可以根据自己个人擅长的方面进行专业选择调整,兼顾“学习计算机方向的内容”和“提高被录取的概率”。
三个专业申请者、入面者和录取者的MAT平均成绩
3、了解学校的转专业规则
当然,有的时候替代性专业的竞争压力也不小,这时候可以将专业替代放得更宽,然后通过转专业的方式来实现“曲线救国”。但需要注意各个院校转专业的不同要求。
例如剑桥大学可以在第一年或第二年结束时,选择转专业(changing course)。但学生必须具备目标专业要求的基础背景,在征得所在学院的同意后,可以转专业。不过会根据具体情况补修相应的课程或者从头开始学习新课程。
剑桥大学关于转专业(changingcourse)的说明
如果想要转去计算机专业,像工程/数学等专业是具备可能性的——这些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前期学习的课程有一定的重合度(比如都需要学习数学类的课程内容),因此可以符合转专业时的背景要求。
Scott
牛津大学计算机系本硕博连读
机构数学/计算机导师
“我在申请时参考了历史数据,发现牛津大学数学与计算机专业的录取人数比较少,很多人建议我先选择数学专业,后续再转专业到计算机,这条途径尝试过的中国学生也不少,有一定的操作经验和实例佐证。”
4、本硕长线规划实现目标
除了尝试从工程/数学等专业,转专业去学计算机,还可以通过本硕的长线规划来实现自己的“专业变迁”——本科申请数学/工程等专业+研究生阶段攻读计算机专业。工程、数学等专业,也是中国学生申请牛剑时,录取率相对较高的“友好型”专业。
牛津大学的高级计算机硕士(MSc in Advanced Computer Science),除了接受计算机专业背景的申请者,同样也接受数学专业背景的申请者。
剑桥大学的高级计算机硕士(MPhil in Advanced Computer Science),同样考虑工程、科学、数学类专业背景的申请者。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专业基本都需要本科阶段获得一等学位,如果真的计划走这条路,一定注意提升大一、大二时候的成绩,保证后续硕士申请的基础优势。
不管是选择同类型替代专业、尝试转专业,还是用本硕规划“曲线救国”达成自己对向往专业的学习目标,这些方式的背后都要求留学申请做好清晰、系统的规划,踩准每一个步骤。收集更多的参考信息并做全面的分析。
花大量时间精力去做规划的最大价值,就是最大化挖掘自己的申请优势、有的放矢的做好对应准备,在名校申请的激烈竞争中,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