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昨天一个文书老师改文书改到头疼,幽幽地和我说,申请留学这回事无从考证真的学术能力,也没法考量人格健康。就是凭借成绩单,和文书这些来定一个学生的前途,未免过于片面,某种程度上还没有高考公平,起码后者实打实是一个量化的东西。
那么英美都是怎么审核一个学生到底是否能够被录取呢?
判断标准
首先就是不同的地区有自己的不同的【判断人】的标准。
比如,最著名的就是新加坡两所学校,香港的学校非常喜欢985/211的学校。这就是一个偏好问题。
那英国和美国有啥不一样呢?
每个国家的文化真的是深植于一个国家的审美。比如英国在审核一个学生的资格的时候就带着一股浓浓的【莫挨老子】的风格。即,和我们项目无关的事情,不在我们的范围内,我没兴趣听。
所以很多学生想在文书中突出自己的故事,有趣的灵魂,这都没用的。他们只在乎自己相关的。这个可以通过曼大,爱丁堡,华威,LSE官网给的Personal Statement指导得以窥见。
英国院校比较看中学生的院校背景,均分,核心课程,这些实打实的硬性背景。当然每个专业又有自己的不同标准,比如双非88可以冲ucl的社科类,而双非88冲ucl的金融希望很小。
以语言类转商科的营销专业为准,去年有个学习小语种的学妹,均分88,申请布里斯托的marketing,上午申请下午就被拒了。但是申请美国波士顿大学的marketing就很快下了录取。这就是两个国家审核学生资质不同的评判标准。
那美国会除了硬性背景之外的灵活度高一些。他们会问很多个人特质相关的问题,比如杜克商学院经典的问题:你人生中25件有趣的事。比如JHU商学院问,你的人生转折点。这些问题都不会在英国的文书中出现。英国的文书就是曼大官网所说的【Don't tell your life story】,或者LSE官网说的【如果和申请无关,不要说太多】。
所以英国,香港,新加坡的审核机制相对死板,不会因为你的实习丰富,灵魂有趣,而让你成语言专业申请金融这种大跨度成功。美国相对灵活,但是他们也有边界,只能在合理的范围内用有趣的灵魂弥补。
综上所述,英联邦和北美体系的留学申请差异远远小于共通之处。
那就是:
你需要本科好好学习来着。
学点真才实学。
你更需要认清你自己以及周围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