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Fall可冲的一个非常好录取专业。位置空余充沛,适合行政管理,教育专业,心理专业,媒体专业背景的学生。只要你是人文社科专业,去申请它。我要凭着一己之力给这个专业24Fall带火,因为它真的值得。假如你是双非,够了85分就可以申请。假如你是在UCL的优先名单,80分够了就可以申请。
Sociology of Childhood and Children's Rights MA
这个专业是憋在我心中已久,具备着某种特殊意义的专业。有些学生光看名字会觉得这个专业距离心中那种所谓实用光鲜的留学专业太远,一听儿童,豁,莫不是让我去幼稚园阿姨吧。实质上,那部韩国电影【素媛】有多让你愤怒,这个专业就有多少人应该给予关注。
这个专业大部分的课程都将目光聚焦在了保护未成年女童的权益上面。实际上,我们国家对于未成年女童的保护远远低于事实情况所需要。
直到2020年,我们国家才出台了强制性报告,也就是说公民在看到侵犯儿童等事件之时,假若不上报给司法机关会受到法律的处罚。这项法律颁布以后,司法机关收到大量检举和报告,而每两起报告就有至少一个报告是关于女童的性侵事件。
有一句话一直让我印象难忘。大概意思便是,媒体资源,教育资源,财富资源其实都在无形中向那些从小出身家境优渥的人倾斜,而真正需要关注的恰恰是那些挣扎在生活困境中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也许在大城市打工,作为留守儿童的他们没有大人的监管和保护,很可能为了一颗诱人的棒棒糖就遭到性侵的魔爪。
根据调查,处于大城市中央灰色地带从事性交易的女子之中有大部分都曾经在童年时期遭受过性侵,甚至性侵的施暴者有可能是她们朝夕相处的亲人:继父,甚至,亲生父亲。
在她们少不更事的时候,性行为在概念中便是如此有失庄重的一件事,是可以换取棒棒糖,换取好处,换取交易的一件事。卖淫女们错了嘛?她们错了,她们把自己的身体作为安身立命的等价交换,然后一生背负着低自尊的十字架。
然而,这具沉重的十字架是哪位男性作为始作俑者装置在这些曾经的女童身上的呢?呼唤权利最微弱的声音是单方面的只叫骂部分无耻的男性。除此之外,普罗大众对于保护儿童的薄弱意识,教育一味追求功利化而忽略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相关法律的后知后觉,都和那个性侵的男人一样,值得人们睁大眼睛去发动一场,已经晚了很久的改变。
看过一部纪录片,拍摄者的母亲是同性恋,而亲生父亲是赌徒。拍摄者在和同性恋母亲对话的时候提到童年的记忆:"夜间里,他喝醉酒就会让我和他一起睡,让我的手攥着他的那个东西。"拍摄者嘴中的他,就是她的亲生父亲。
我无法想象拍摄者每每面对自己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的感慨。自己活在世界上靠着有一部分血液流动来自于曾经性侵自己的父亲。如此这般,还需要在几十年的人生中不断克服自我羞耻感,自我轻视,和对于爱的怀疑,坚强地活下去。如此孤单,媒体报道中都是大大的太阳,别人的生活,唯独自己如此孤独。自己其实并没有做错过丝毫呀,只不过是同性恋的母亲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免遭痛苦。
而更加无助的是,相关部门和法律没有清晰的界定去将看似稀松平常的大太阳照耀到这个群体之中。这类事件因为施暴者和承受人之间力量的极大悬殊而大部分情况下不了了之。
美国对于性侵儿童的处罚非常严厉,犯罪者也许面临着终身的电子镣铐,英国会对于此类犯罪者进行终身定期监察。而我国到2020年才出台【强制性报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曾经,有五个儿童在垃圾箱中取暖,窒息而死;曾经,四名留守儿童集体喝农药自杀;曾经在南京,曾经,一位吸毒母亲外出后,两个女儿在家中饿死;曾经,男班主任可以自由出入女生宿舍对数名女童进行长期猥亵……
有无数个曾经,还有无数个未被报道的此时此刻。
一门学科将视角放在这些晃眼到让人想要流泪的社会敏感话题上,它又比那些所谓的商科之类学科"水"在哪里呢?它可以教你做一场社会边缘的深入调查,它可以让你以后成为视角独特的媒体人,它可以让你在每每鄙视那些所谓的底层阶级女性之时有个警鸣在叫嚷着:亲爱的,你只是有着幸运的特权而已呀。
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不在于看基础设施,法律建立如何成全大部分幸福的人,而在于是否努力去考虑到边缘化群体的前世今生。
同理,读书的意义不在于用绝对量化的标准把自己塑造成某个优秀的模具,然后去获取所谓的名校和平坦的人生,这是一场精英的骗局。读书的意义在于,我时刻觉醒我并非孤独的岛屿,我与他人共同相联,我即便做不到悲天悯人,但是我去努力做到:我心中进行着正确的事情,我愿意为这种正确的事情去牺牲某些俗世上的利益。
就凭这,Sociology of Childhood and Children's Rights MA 这个专业不值得一句简单的【水专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