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纠正一个错误,
不少的同学和家长,以及一部分行业内人员,在判断留学文书好坏时,都偏爱用文字做标准。
在他们眼里,好文书更像是一篇琳琅满目的文字。
显然,这是不对的。但为什么大家要用文字做标准,要从英语这门学科说起。
作为一门外语,大多数人的学习绕不开背单词和记语法。这很正常,也很必要。但奇怪的是,在我们的英语学习中,背好单词、记好语法往往就能考高分,语言作为沟通工具的属性慢慢被弱化,藏在语言背后的文化很少被深究。
记得在我读书那个年代,不少人学的都是哑巴英语,但不会说并不影响他们成绩优秀。我们怎样看待一门语言,我们对它的认知就会怎样被塑造。
所以,很自然的,词汇量丰富、表达地道就慢慢在我们的潜意识里面成为了英语写作的金标准,甚至唯一标准。这里,有的读者会有疑问了,现在的英语学习也考听、说和写作,出国留学的同学还考托福或者雅思,他们并不是像以前那样,只背单词和记语法。
是的,现在比以前更重视写作了(暂不谈听、说)。
不过,遗憾的是,这儿的写作主要是在检验语言水平,还是相对应试的,它不仅没绕开词汇量丰富、表达地道这个判断标准,还进一步让我们坚信好的写作就应该极力做到这样。
实际上,我们在运用母语写作时,不少时候也是在推崇文句的优美。看看我们的国内升学作文——高考满分作文里那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古今、引经据典的同学们是怎样侃侃而谈的就知道了。
所以,也难怪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好的作文,须装饰够多、排场够大,是不能简单平实的;而厉害的人,要摇头晃脑、抑扬顿挫,是不会正常讲话的。
我无意也没有资格去评判我们的英语学习方式或高考写作。说这么多,我是想借此告诉同学和家长,用文字做标准来看待留学文书,其实是走入了一个很大的误区。
为什么?
首先,不同于托福写作和高考写作(个人认为前者是考察语言文字水平和逻辑能力;后者则是赤裸裸的秀自己有多厉害),留学文书本质上是在做“沟通”,是招生官员通过阅读文字来对申请者进行的一场“面试”。
这个“面试”的核心目的是要了解申请者有怎样的人生经历,有怎样的学术热情,有怎样的兴趣爱好等等。毫无疑问,留学文书的核心不是文字而是内容。
其次,认定好文书就是一篇琳琅满目的文字的同学和家长,容易过于去强调和打磨文字,想方设法要拔高文字和表达水平,为此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当然,力用错方向,就是事倍功半。
更不幸的是,这样的努力有时起到了相反的作用:试想,作为一个国际学生,当你的表达特别“地道”、文字水平上远超自己的托福写作,经验丰富的招生官员会是怎样的判断?
再次,既然是“沟通”,有效性就非常重要。与同学和家长交流时,我常问,我们用这些文字华美(也不乏深刻见解)的高考满分作文去做留学申请文书会怎样?很可能全拒。为什么?因为大都是无效“沟通”。
这些优美的文字传递给“沟通”另一方时,难以起到实质作用。用招生官员的话说:他们更像在舞台上炫技的人,我知道他们很厉害,但我不知道他们是谁?
最后,态度。没有人会否认,真实、诚恳,考虑对方感受是“沟通”时高情商的表现。从这点出发,越高级的词汇和越专业的表达往往起到越坏的作用,因为这非但不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也许还会让他们厌恶,觉得这样装是不尊重他们。一厢情愿的认为,这些琳琅满目的文字唬住了自己,就能唬住招生官员,是不少同学和家长的思考逻辑,是极其不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