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每到申请季的时候,总会有很多学生和家长面对美本申请系统里的奖项、活动的填写感到很苦恼:有时候是发愁填不满;有时候是不知道怎么排序对申请最有利;还有是困惑于在有限的字数要求里怎么抓取重要的信息表达出来。而活动和奖项又是申请者软实力方面的重要体现,对我们的申请至关重要,那么今天我就会针对美本申请系统中的活动和奖项清单的填写以及排序来做重点的讲解。
活动和奖项填写要求
要知道如何更精准有效的填写活动与奖项,我们首先要了解清楚common申请系统中对于活动和奖项的填写要求,对于活动部分,在数量上,申请者可以填写最多10项长期或短期进行的课余活动,包括在几年级参加、平均投入的时间、是否持续进行中等等。根据系统的设置,这些活动在填写时可以分为学术、艺术、辩论演讲、科学数学、研究、社区服务等二十多个细分种类。而在内容上,算上空格,每一项活动包含不超过50个字符的标题和不超过150个字符的描述,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在2-3句的精准提炼中表达清楚活动的主体内容。
另外一个奖项部分,是被申请系统放在教育模块里,我们可以看到右边的系统截图,在填写奖项的时候,除了填写内容和获得时间之外,还需要按照评选范围分为校级、区域/州级、国家级和国际级四类。在填写奖项的内容时,每一项算上空格不能超过100个字符。
了解了活动和奖项的标准填写要求之后,我们首先来看活动部分,活动是咱们的申请者向学院展示天赋、技能以及过去四年参加过的课外活动的具体例子的好机会,能告诉招生官你是如何自主地引导自己的热情和兴趣。
但我们怎么样充分利用活动列表上仅仅只有的150个字符(含空格和标点),抓住招生官的眼球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活动填写的基本原则,也就是开始写活之前,你要思考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你要考虑你在这个活动中你所担任的角色或采取的行动,第二就是你在这项活动中的具体行动细节。第三就是这个活动所带来的成就和影响力。这些原则考虑清楚之后,落实在我们的具体实操中,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01使用强有力的动词
刚才我们前面说了,活动内容的描述只有150个字符,为了在有限的空间里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我们通常会采用动词短语而不是完整的句子,并且我们会使用更能显示主观能动性的强动词。也许会有很多同学和家长会问,我应该使用哪些动词呢?下面这份列表中都是对活动描述很实用的行为动词,供家长和同学们参考。强有力的行为动词能够直接反映你在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更具有画面感,让招生官看到你的付出和努力。
02提供具体的数据和证明材料来支持活动的描述
对于每项活动,尽量提供具体细节来支持你的描述,让招生官信服你在这项活动中的专业性和参与深度,例如,如果您是一个社团的社长,可以提供有关该社团的成员增长率、组织的活动以及你领导下的重要项目或活动的成功结果。
03可量化的成就和影响力
尽可能量化活动的影响或你自己取得的成就,包括你组织的活动吸引了多少人参加,你担任社长以来招收了多少新成员,义卖/募捐到多少钱等等。使用直观的数字比模糊化的形容词给人带来的冲击力更大。另外要注意,如果不是招生官熟知的活动,可以尽量突出活动的选拔性和稀缺性,用来体现活动的含金量。
这里我们将common系统中活动部分的填写部分单独拆解出来一一进行讲解:
大家可以看到活动部分首先要填的就是职务的名称,包含表达和空格不能超过50字符。这里我们要注意职务的描述要准确,尽量不要用Student(学生)或参与者这样很宽泛的表述,要把自己在活动中做的实事体现出来,比如负责财务,负责宣传等等。如果你在活动中担任了多个职务,应该把最近的职务列在最前面,比如说:12年级社长,10-11年级财务主管,体现出你的成长和晋升。
填完职务之后,我们就要接着填写组织机构名称,这里包含标点和空格一共是100字符。这里注意填写要详略得当,你可以再这里加一些事实信息,比如说“….流浪动物救助站”,这样你再下一栏活动描述里可以省一些字数,就不用再解释你这个活动是和流浪动物救助有关的了。
填完岗位和机构名称之后,我们就进入到活动描述的部分,包括标点和空格不超过150字符,需要描述的内容包括你所承担的职责,取得的成就,尽量用具体的示例和数据去说明造成的影响力,比如:将社团成员规模从8人扩大至了50人,或者为山村留守儿童募集了10000人民币善款。如果没什么好说的,可以具体到一次事件;反过来,如果内容比较丰富,实在是写不下,我们可以在申请系统有个Additional Information额外信息的部分进行详细的说明。
填完前面的内容了,就到了填写活动时间的额部分,注意在选择参与年级这里,这些选项都是可以多选的,如果你10-11年级都参加了同一个活动。那就都勾选上。
还有关于活动时长的选择,在填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合理性,建议活动每周参与时长不超过25小时,还有每年参与的总周数,一年大概是51周,所以我们在填写的时候不要过于夸张,要在符合事实的前提下考虑合理性。
在活动列表的填写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疑问或者说误区:活动数量是不是越多越好,实在没有十项活动,填不满,硬凑是不是也行。
一般来说,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够填满10项活动和只能写出三五项的效果肯定不同。前者更容易让招生官得出结论:申请者课外活动的参与度,对课外活动的重视态度,甚至是申请者所处环境的资源丰富程度。
但是对很多学生来说,不太容易有10项高质量的活动。所以很多人会有两个习惯性动作:凑,或编。然而大家没有明白的时候:
①美国大学虽然不要求学生提供参加活动的证明,但仍然可以通过学生的填写的细节以及文书,面试来判断真伪性。所以如果活动你没有参与过,你很难有真实的感受,那么也很难在申请文书或者面试中展示出来。
例如随便填写个志愿者活动,或是编个活动之类的,给自己安个TITLE,看似很天衣无缝,但如果没有和文书、推荐信甚至时候面试之间的链接。这种情况下,招生官即使不认为你是杜撰的,也会认为这个活动你只是打酱油,没有什么收获。因此这种活动就算凑了,对申请也没有意义。
②美国大学的招生官不是只看活动清单,他们会同时关注活动之间的内在逻辑和合理性。例如一个竞赛型申请者,这个学生还拥有10项高质量活动,要么这个学生是超人;要么这个学生过渡挖掘了自己的潜能,拔苗助长;要么就是假的,起码是打酱油的。
因为参加竞赛要进行很多强化学习和训练,这势必会占用很多时间,没有精力发展其它的课外活动和兴趣爱好。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竞赛型的学生来说,如果你的活动列表前面填了三四个竞赛经历,而后面的活动实在没有可填补的,在AO眼里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才符合真正的事实逻辑。
还有关于地域性差异逻辑的分析。对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学生来说,学校和社会资源更丰富,学生可以选择的活动类型很多,很广。这些学校的教育政策和对出国留学的态度也是相对开放的,鼓励学生自主创建社团,发展兴趣爱好,以及举办各种联谊和交流活动。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获得的机会自然会很多,10项活动也比较容易就填满了。
对于二三线等小城市,尤其是以高考为主要培养方向的学校,学校的培养重点侧重在应试教育上,学习氛围是严谨而又保守的。在这种教育氛围下,学生往往迫于考试和学校的压力,将重心放在学校的课业或者是标准化考试上,对课外活动没有那么重视,投入的精力自然也会少一些。所以如果申请者来自于二三线的城市,课外活动数量填不到10个,也不需要担心,没有必要一定要画蛇添足凑够10个。
因为美国的这套申请审核系统不是静态的,而是会不断变化的,一些投机取巧的东西也许一时有效,但是很快就会被他们识破。
第二个我们常遇到的误区是:活动类别是不是越丰富越好?
经常会有学生问到,活动的类别丰富点儿会不会让学校感觉到自己很具有DIVERSITY,其实这是没有理解DIVERSITY这个需求背后的深意。
大家可以设身处地想一想,一个学业压力繁重的高中生真的有精力把很多类型的活动做到极致吗?一个人很难在方方面面都能成为全能,但是在某一两、或者两三个领域做到精通和持久还是很有可能的,也更符合逻辑事实。
讲完了活动的内容填写,那我们来看看排序:
关于活动和奖项的排序,并不存在一个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需要结合申请主线和申请者的整体人设来进行安排。通常把握的大原是会把持久度高、参与性强、能够体现领导力和影响力的活动放在前面。
讲完活动列表,我们来看看奖项,奖项的填写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技巧:
1明确该项奖项的含义
例如:“卓越奖”。招生官不一定知道这个卓越是表彰的哪个方面的卓越,你需要进行解释,定义卓越的标准。
2强调奖项的严格筛选
强调该项奖项是经过严格筛选,比如你们是从多少支队伍中选出来的,入选你们这个级别一共有多少支队伍?你如果不写出来,招生官就无法判断竞争的激烈和奖项的稀缺性。不要预估招生官了解每一个竞赛,包括美国本土的竞赛。
3按重要性添加奖项的排序
你所获得的的荣誉/奖励如果包括奖金,也请加进去关于奖项的排序,一般我们会建议将你获得的奖项按重要性从强到弱排序,如果你不清楚自己获奖的个人意义,那就从国际奖项开始吧。从那里到全国,省,市/区,最后是学校。
总体而言,“活动和奖项”中的描述和信息将帮助招生官看到课堂外你在学术兴趣上的探索,既要考虑广度,又要体现深度。同时,这一部分将和其他申请材料相互呼应,共同作用,向招生官展示出一个清晰立体的申请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