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四年学习生活经历分享

拿到大学录取Offer陷入“癫狂兴奋”几天后躺在床上的那个夜晚,冷静下来后涌上心头的不是解脱,也不是自豪,反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伤感。对我这个高一就来到美国,在美高度过整整四年的中国学生来说,这四年中我可能学到了在国内可能一生都学不到的东西,而那四年在我拿到Offer时,也确确实实结束了。

细数起来我的美高并不一帆风顺甚至还经历了许多波澜,从一开始的满心欢喜到萎靡不振再到现在拿到向往了6年的名校Offer;从两眼摸黑到轻车熟路,一路走来学会的道理可能不仅大学适用,就算到了社会都可以帮助我走得更踏实。

今天想和各位家长们分享一下我的故事,请提前给自己的孩子打个预防针,也打个强心剂,希望让他们在遇到问题时不会像我当初那样因为毫无准备而手足无措。

学会接受心理落差

说实话,我一开始选择美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美高可以提前接触美国教育,为申请美国顶尖大学做准备,比较有环境优势,但其实我还有一点点的私心——逃避国内高中繁多的作业以及高考“一分甩千人”的巨大压力,可当我真正到了美高后才发现并不是这样。

美高的课程很难,作业也很多,记得有次我们称过一年中背过的所有课本的重量大约是112磅,也就是说我们每年都背着差不多100斤的课本学习。在美高,为了完成一篇论文连续熬夜几周是常事,临近期末和申请大学时压力大到彻夜痛哭,尽管起因只是因为小考没考好,但你说不准哪次考试就会影响到期末成绩与未来大学的申请。

主修本来就很令人难受,可有时选修课会比主修还要“痛苦”。原以为选修是有时间选自己喜欢的课程就可以的,但后来我知道当大学招生官拿到成绩单时,不仅看“分数”,也看“科目”。

招生官会看学生是否选择了所在学校最难的课程,是否愿意挑战自己,并获得好成绩,但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有能力和精力去完成那么深奥的选修课程。

AP课程为例,许多同学都希望能够提前选修AP课程,但只有十分优秀的、入学前两年平均成绩达到A或A+的同学才有资格选择AP课程,这就意味着一次考试失误就可能让自己与AP课程擦肩而过,又怎么谈竞争力呢?

我也曾想过通过特长来增加优势,可当我真正投身于此时发现,我把“特长”想的太简单。的确,在我申请时许多美国大学申请表上都有着“特长”栏,但只有在获得过州、全国、世界等级特长才有竞争力,更不要提特长栏空白的学生了,基本不可能被名校录取,可想在特长上做出成绩谈何容易?

到高中时有幸加入了学校的辩论队,几乎每周都要比赛,有时还会碰上比课堂学业还要艰深百倍的命题,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泡在图书馆里,抱着电脑准备材料、反复打磨自己的观点。

回到宿舍后写完作业已经不早了,可强打着精神修改辩词,常常趴在桌子上睡过去,醒来后腰酸背痛的再看两遍辩词后再昏昏沉沉的爬回床上眯上一会儿。这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美高!可这又能怎么办呢,既然来了还能退学不成。面对巨大的心理落差我也只能选择接受并努力去适应美国的教育体制,毕竟以后可是要冲刺美国Top20的大学呢,早知道总比晚知道强......

就这样,我的美高“奋斗史”正式开始了。

承认不足,做好失败的准备

原以为有些事是可以凭借着聪明和天赋就可以闯过的,但那种情况只可能出现在小说里。由于国内和国外的学习方式不同,刚到美高的那段时间我过得真的很心酸。精心书写的文章被老师一句话打回,熬夜一周却依旧没有好成绩,表演完精心准备的节目台下却都是不解的表情......又尴尬又难过。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一个人,一个算得上是把我“骂醒”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的口语还算不错,招生官也曾夸过我口语比其它学生要好很多,所以当时在参加辩论赛时我很有自信,结果第一场就被队长毫不留情的当众训斥:“你是从哪学的英语,我们从不这样说,你还想用这蹩脚的口语说服谁呢?”那天回到宿舍后,委屈又难过的我一边哭一边给队长写了封退队信,大概意思是说既然我的口语那么糟糕,既然说服不了谁那我就退队不拖团队的后腿了。发送后自己又回到床上闷头睡了一觉,我真的很伤心。睡醒后我发现一封来自队长的邮件静静地躺在我的邮箱,上面写着:

“我见过许多觉得自己口语不错的同学想要参加辩论赛,但有些同学真的把辩论想的太简单。辩论不仅仅是说出来,更多的是如何说服别人。事实上,你的口语能力真的和队里其他人有着距离,录像我也发过去了,你可以自己看是你真的有不足,还是我们太苛刻。如果你觉得你是对的并继续抱怨,那我同意你的退队,如果你觉得你还有发展的空间,那么请你按时参加活动。请记住,你是我们今年唯一一位破格录取的8年级同学。”

不服气的我点开了视频好好地看上了几遍后我发现,我要学东西真的还有很多。无论是讲话方式还是行为气场,我都不能和队里的任何一位相比,既然这样我为什么要继续抱怨而不是去学习提升呢?妈妈一直告诉我,不要害怕差距和失败,真正阻碍你成功的是只会抱怨而不行动的自己。至于结果——你看到我的那张州冠军队最佳辩手的奖状了吗?

主动,是成功的杀手锏

含蓄是中国的美德,但可能不太适合美高。先不说因为不主动错过了多少活动与机会,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第一学期在我平均成绩都不错的情况下,最后的成绩竟然只有一个B+,后来通过一次谈话时我才明白,由于我很少和老师沟通,也不太表现自己让老师对我有了错误的认识。美国教育推崇批判式思维模式,最能体现、也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上课发言。

虽然老师评分的标准都不一样,但是课上发言一定会在平时成绩里占到一定的比重,这个也是为什么我的成绩不尽人意的原因。太过含蓄不仅让老师忽视了我,也容易让我和同学之间沟通出现了问题,我的美国舍友曾经跟我说,她一开始并不知道我在想什么,也不知道我对某件事的真正想法,想和我拉近关系但是我只是看手机和做作业,让她觉得很有距离感,也就不想和我继续讨论问题参与什么活动了。

不过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刚开始的那个结结巴巴不敢说话的我了,因为我知道心中的目标和我现在的水平还有着一定的差距,我必须不断地争取与表现才能让机会看到我。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但它不会留意哑巴。

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说真的,谁没看过几本小说,追过几部动漫,心里没有点儿“热血”呢?再加上都说美国是个开放又言论自由的国家,大家都喜欢直来直去的。我曾因为成绩不佳顶撞过老师,也因为意见不和同组员们吵过,也因为“脑袋一热”而做出看起来很酷很热血、但其实很傻的事儿,可回应我的并不是赞许的目光和更好的结果,往往是争吵后的难过以及更难处理的结局。现在想想,或许是在国内习惯了有家人撑腰没事儿的,也觉得自己的朋友多,和某个人“闹掰了”也没关系,但是到了国外,有些事情是不能够冲动和任性的。

那次和辩论队闹过之后很久很久,我和队长成了好朋友,再次聊到“退队”的傻事儿时我忽然意识到:“如果那真的头脑一热退队了,就不会有现在更优秀的我,只能说明我是禁不起批评也没有远大的目标的人。”所以现在做任何决定之前我都会先考虑,这件事儿对我到底有没有好处,是否能为我的未来提供助力,如果我做了会是怎样,不做的话又会有什么影响,我是否能承担相应的结果。虽然这听起来很功利,但这会让你之后的路更顺利。

守护好自己的自尊

如果你决定要读美高,就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在这四年里,令你感到焦虑和难过的事儿可能会比值得开心的事要多得多,除了学习以外,还会你会遇见许多许多的麻烦事。

你可能会因为肤色被歧视,因为性别被排挤,因为性格被孤立,因为成绩被训斥,但是请小伙伴们一定要记住,在面对不公平待遇时,一定要守护好自己的自尊,永远不要怀疑自己的可能性。因为总有一些事是你是没办法改变的,尽管你选择沉默或者反抗都可能会过得不是很舒服,但是千万不要破罐破摔随波逐流,做你自己最重要。

我见过周围的留学生为了融入某个小圈子而心甘情愿被当做“玩物”,被当众嘲笑自己却也假笑着装作不在意;也见过被批评几次后就彻底放弃了自己,开始玩玩闹闹打算结业就回国的。他们可能以后的日子不会那么难熬,但是这肯定不是他们来美高的初心。

细算下来,美高四年对我来说成长的意义大于学习的意义,无论是个人意识还是性格上比起四年前简直是判若两人。每年回到家里,朋友和亲戚也会说,“感觉你比同龄孩子成熟了很多。”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

有些事如果你太晚明白,很容易会误入歧途,早些知道刚好能避开那些分叉路。最后就把我美高四年总结成几句话送给即将上高中的同学们作为结束吧:

接受落差,看清差距,承认自己的不足。

少点抱怨,实力说话,机会永远是主动争取来的。

坚持本心,不忘初心,一个人只要不认输就永远不会输。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美高四年学习生活经历分享
收藏 0
上一篇

剑桥大学数学专业TMUA笔试9.0备考经验分享

下一篇

美国高等法院“平权判决”对中国学生申请会有什么影响?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