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读于南京外国语学校的Aldous,是一位全心全意投入当下的活动,去发现、去体验、去学习和收获的同学。在他眼里,每一种经历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都是他人生的厚度和高度的累积。
本期专访,由他来讲述自己在项目中真实收获的经验?
“老师在整个项目期间和我们接触更多,在访谈、产品设计、志愿服务等等环节中都直接地给了我们很多建议,在最后一晚也和我们一起熬到了一两点钟,完成最终的报告。在项目之外,我印象挺深的有某天关于宗教、冥想等等的讨论,以及在线下结束后帮我联系到南京本地的孤独症机构。”
“秦博士讨论的孤独症干预、各种量表方法,以及神经科学在这个领域的情况,对我后续长期做志愿工作和完成当时在写的一篇小文章很有帮助。”
……
优秀学员 :Aldous
学校:南京外国语学校
标化/GPA:ACT35, GPA92/100左右
录取专业:神经科学
ITCCC活动经历:
参加2021-2022 公益创投:孤独症群体就业促进项目
Q:当初,你参加公益实践项目的初衷是什么?
A:作为一个学神经科学的学生,我花了太多时间掉书袋,准备考试竞赛以及research
我在高二的时候开始寻找实践的机会,联系过本地孤独症的机构,但一方面由于政策,一方面自己也缺乏经验,最终没有做成。
所以在找到这个项目的时候,想的是更多的接触孤独症群体,为后续长期参与志愿服务做一些准备,同时也给我当时在写的孤独症相关的文章增添一些内容。
Q:这个项目让你对于公益实践有什么新的看法?
A:主要是关于帮助孤独症群体的话题,我在线下期间听到很有启发性的一句话是“帮助他们,减少帮助”
我们做孤独症人群的公益实践并不应出于怜悯而一切代劳,而是更多的以教育者的心态。这一点在我后续在南京的志愿工作中越来越突显。
Q:你觉得各个导师对你有什么样的帮助?你和导师沟通中最难忘的回忆是什么?
A:秦博士在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很丰富,整个项目从选题到访谈以及最后的文字产出和汇报,都得到了他很多指导
尤其是他长时间和孤独症儿童和家长工作的经验,对我们对访谈和最终方案的设计起到了很大作用。
对我而言,和秦博士讨论的孤独症干预、各种量表方法,以及神经科学在这个领域的情况,对我后续长期做志愿工作和完成当时在写的一篇小文章很有帮助。
学术老师在访谈、产品设计、志愿服务等等环节中都直接地给了我们很多建议,在最后一晚也和我们一起熬到了一两点钟,完成最终的报告。
在项目之外,我印象挺深的有关于宗教、冥想等等的讨论,以及在线下结束后帮我联系到南京本地的孤独症机构。
Q:在完成小组方案的过程中,你们都做了哪些实质性的努力?有怎样的收获?
A:具体的事情包括对孤独症患者的家长、机构的老师和一些机构的创办者进行访谈,围绕孤独症就业的话题;去到恒星乐乐做志愿者工作;线上搜集国内外孤独症就业平台的资料;
还有另加的一个和艺术疗愈机构几位老师的访谈。这几项事情,尤其是近距离地进行访谈,是我们平常很难有机会做到的,也了解了很多家长关于孤独症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期望,以及各种干预方法的具体实践情况。
Q:在公益实践期间,你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做到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么?
A: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应该是访谈了,尤其是对家长的,我本身性格不是很社交型的,加上常常对访谈有些顾虑,会不会措辞上有问题,或者没问到点上这样。这件事对我的挑战也跟我长期宅家掉书袋有关,所以在项目中我逼迫自己做了访谈,算是一点小突破吧。
最大的收获大概就是自己做了音乐治疗的访谈。这部分是我和老师们讨论后在线下活动里加的,整个访谈从提纲设计到最终与三位老师做了一个小时的访谈,以及后面在我的一篇文章里用到了一些内容,都是我一个新手小白自己做的,虽然可能做的不算太好,但也是很有锻炼了。其实更有成就感的是我在项目线下结束后,一直在本地的机构做志愿者,长期和几个孩子链接,直到申请结束后还在做,我逐渐能够摸清和每个孩子相处的办法,有时控制他们一些不合适的行为,体验到这些变化,感觉真是很好。
Q:在申请的时候,你觉得参加公益实践项目对你有什么帮助?你是如何描述这段经历?
A:这个公益实践项目,连同在项目线下结束后我在南京本地的一个学校长期做的志愿服务,一并写在了activity list里面。在这之外,这些事情给我的申请更重要的影响是为我的主文书提供了很多灵感,最终的一稿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我和孤独症孩子相处的经历。
给大家一个小建议,一定要清楚自己在这个项目中想要获得什么,有哪些事情需要花更多的力气去参与,包括在线下的一周中去跟老师们商量可否增加一些行程。这个项目的主体是做社会调查,社会倡导这些,但如果自己有其他想法也可以试着利用这个项目的资源、平台去实现。
文字 | 基于ITCCC学员Aldous同学采访整理
图片 | Aldous同学授权
独家版权所有,转载敬请联系IT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