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学校学生申请美本的准备建议

都说中国的高考体制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国内顶尖的双一流学校尽管也在大规模的扩招来试图想要缓解这一现状,但是依旧无法改变“僧多粥少”的现实。高考这个“一考定终身”的考试,繁重的课业压力、刷题让很多学生/家长直呼“亚历山大”;再加之即便进了国内的双一流学校,依旧逃脱不了“人口基数”的压力,很多家长/学生反而会更期待“小班化”“精英化”的教育模式,因此,即便很多在体制内就读的学生,也依旧会把申请美本作为一条努力的方向。

此外,根据大数据的统计,美国依旧是中国学生选择留学的首选国家,而每年的美本申请都是会被誉为最难的一年:的确,随着物质条件不断提升、社交媒体发达的今天,广大学子们能够享受到的综合性资源已是今非昔比,学生的整体素质也有了质的飞跃,美本申请之路需要衡量学生的标准也在日渐“水涨船高”,新一轮与高考完全不一样的竞争模式应运而生。

报告显示,2021-2022学年留美国际学生人数达948,519人,其中中国大陆留学生为290,086人,占留美国际生总数的30.6%,这是中国大陆连续第13年成为美国国际生最大生源地

体制内学校学生申请美本的准备建议

除中国大陆外,在美留学人数排名前5的国家分别是:印度,韩国,加拿大和沙特阿拉伯。其中,中国大陆和印度的在美留学生总数,超过其他所有国家在美留学人数的总和。

从每年美本的录取榜或TOP30录取榜单上来看,美高、国际学校、双语学校会占据了半臂江山,但是依旧可以看到许多体制内学校的身影,甚至不乏许多体制内学校跻身TOP10的身影,比如连续两年都斩获斯坦福的乌鲁木齐一中康奈尔大学的招生相较来说也会比较友好,每年在中国大陆发放的offer中也会有半数来自体制内的学校,所以说,体制内学校的学生虽然可能在大背景下遇到的险阻比较多,但是对于美本申请过程中而言,依旧是有非常多的机会跻身美国名校的。那么在体制内就读的学生应该如何来利用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来实现弯道超车呢?

关于体制内学校,也就是公立学校,主要就是要讲求的一个“学籍”的问题,这个学籍是参加“中考”、“高考”的关键;所以说体制内学校的课程体系、授课方式和标准都会主要服务于中高考;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们更多多元化的诉求,很多体制内的学校会开设国际部/国际课程班,服务于一些外籍学生/有出国意向的学生:国际部就会比较好理解,公立学校的国际部主要是招收外籍家庭的孩子,给他们提供学习汉语的环境/课程,同时可以参加中国大学的入学考试(非高考)国际课程班,提供的是包括IBAPA-Level在内的国际课程,为想要出国的学生提供一些国际教学相接轨的课程,而这些有开设国际课程班的公立学校开设的课程也会在体制内的课程体系基础之上,再加开对应的国际课程;总而言之,无论是否开设国际课程班,在规划准备方面大方向是一致的,可能会存在一些个性化的差别,本文主要也是给各位体制内学校学生的申请美本准备提供一些普适化的建议,当然具体情况肯定是要具体分析的。

上文中也提到了,在申请美本大军中的学生大体是来自美高、国际学校以及我们今天要主要谈的体制内的学校;通过综合对比体制内普高与国际学校、美高在文化背景、教育体制的差别,总结了在体制内普通高中就读的三大优劣势

优势:

a.应试教育体系下,学术基本功扎实

b.学生整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c.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比较严格

劣势:

a.高考/留学,两条腿走路,压力大

b.语言整体环境较弱,英语综合能力低

c.学校相关申请资源匮乏,特别是课外活动资源

在优劣势比较清晰的勾画出来之后,我们不妨再对应美本招生官的招生习惯和偏好来综合分析,如何能够查漏补缺,实现“利益最大化”;众所周知,美本招生大多都会采用Holistic Review的形式来考核申请者,从学术、活动、特性、标化等各个方面来考量学生的综合实力,简言之就是硬实力(课内GPA、标化考试等)与软实力(活动、特性、奖项、人设等)的整体考察,接下来我将会根据硬实力、软实力、申请整体战略三个模块,五个角度,和大家来探讨从中来考虑应对之策:

硬实力之标化考试篇

正如前文中提到的,体制内的学生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在于考试能力比较强整体学习习惯会比较好,在背单词方面会比较肯下功夫,这得益于多年应试教育体系下的磨炼,学生综合表现为考试技巧把控上会较高的实力,比较容易在考试中获取高分;但是,标化考试和传统意义上体制内英语课程的考试来说的话还是有很大的出入的,总的来说的话难度系数会更大一些,托福侧重于考察学生英语的整体综合运用能力,而SAT/ACT,就可以理解为美国版的高考了;那么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的话,英语非母语、阅读积累量不够而使得考试的分数会比较难提升,特别是在托福的口语写作方面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短板,究其本身来说还是因为英语的整体能力比较弱这个短板造成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提前规划和提升英语综合能力是关键,所以建议有出国留学计划的同学,可以在英语语言能力上面可以提前规划和有侧重点的规划,没有良好的英语语言使用环境就可以有意识的创造这个环境,尝试英文原著的阅读来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的能力,只有底子上去了,加上得天独厚的“考试型体质”的加持,才能在考试中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还有一点建议就是,标化考试不建议打持久战,早准备,早出分才能将时间合理的运用到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上,建议同学们在高二(11年级)的第二学期结束之前就能取得理想成绩。

硬实力之学术成绩篇

学术成绩是申请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对于学术能力的考量主要会有两个方面,一个最重要的就是校内课程成绩;另一个就是对于自己未来倾向要学习的专业领域方向的综合研究探索能力;而校内的成绩(GPA)则是考量的重中之重,而这点对于体制内的学生来说就是一大优势所在了,体制内的课程体系造就了学生在学术基本功方面会比较的扎实,学生综合学习习惯会比较好,整体的学习能力强,因此同学们继续在学术能力方面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优势,稳中求胜;此外还有一个优势点在于,体制内学校的学生若是在不开设国际课程的条件下来说,同校竞争相对来说没有那么的激烈,因为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来说的话比例并没有那么的高,所以一个不错的校内成绩也会凸显出来申请的优势;

另外关于是否要参加国际课程考试的问题,一般来说如果在学校没有开设对应的国际课程班的学生来说,只有AP考试是允许社会考试来参加考试的,再加上AP考试科目较多,且文理项目比较齐全,以及美本申请过程中认可度较高,所以很多体制内的学生在准备申请的时候要保证校内成绩的同时也会选择去参加AP考试,那么对于体制内学校的学生来说,到底要不要考AP?考几门?怎么选择呢?

AP考试在每年5月进行一次考试,满分为5分,社会考生也可以参加,只是说在大陆的社会考试可能在报考某些科目的时候会有些限制,以及说如果所在不是AP学校或者学校没有AP考点的话要去到亚太其他地区来进行考试,特别是在疫情依旧肆虐的现今来说会有些麻烦,但是拿到AP分数可以作为校内GPA的一种补充成为申请材料的一部分,特别是如果你所在的学校并没有那么“有名”,招生官对整体的课程体系难度来说没有那么熟悉的情况下,AP分数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学术补充,来证明自己的学术能力;所以建议同学们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考虑参加;

关于多少门的问题,建议来说的话还是以4/5门优先,同时考虑到文理兼修,其实不用说,在美国招生官眼中对中国学生已有“理科好”这种刻板印象,所以说不要为了盲目追求数量而考过多的AP理科类的考试特别还是拿不到5分的情况,反而就弄巧成拙了。一般来说,如果目标定位在TOP30的学校的学生,在保证高GPA的同时,可以考4-5门的AP,科目文理都有涉及,分数至少在4分以上

软实力之课外活动篇

体制内高中的校内社团活动和国际学校、美高相比,那差的可不是一两个数量级了,无论是在社团活动的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属于“先天发育不足”,而且体制内课业量也会比较大,导致学生很难有合适的时间,或者是整块的时间来进行课外活动的发展,特别是在高中,大家都在奋力准备高考刷题的时候,出国党想要做做课外活动就会显得有些“孤立无援”

当然课外活动方面学校的一些基本配备,校内活动比如校报(文学社)、广播社、团委学生会等;校外活动例如所在城市的社会实践活动等,只不过会增加一些“中国特色”,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一些实际情况酌情来参加对应的活动,若是能够抓住一些“中国特色”的“特色”点,到不乏会塑造成为一个精品活动,“无心插柳,柳成荫”也说不定;

的确,课外活动资源的匮乏也是国内普通高中的短板所在,为了展现出学生的全方位能力,课外活动怎么做,也是成为了很多学生备战美本申请的难题所在,在这方面,我们总结出来了课外活动的五大黄金原则:注重深度而非广度;持续时间长,成果级别高;课外活动之间需要相互联系;体现回馈社会的精神;突出领导能力。

尽管活动资源类匮乏,但是体制内高中,特别是对于理科非常优异的学生来说的话,在竞赛资源上面就会比较占优势,国内高中在理科方面的竞赛辅导的综合实力比较的强,在国际赛事上也频繁收获各大赛事金奖,在理科方面有很强优势的同学可以抓住此类机会为自己的申请“锦上添花”

关于活动,还是要强调提前准备规划的重要性,另外就是活动并没有好坏之分,等级之别,适合自己最重要,学生和家长都摆正心态,摒弃功利心,合理有效地开展课外活动,体现综合素养,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软实力之人设塑造篇

申请的主人设素质是是整个申请材料的主心骨,而这个主心骨会通过学生的课外活动列表有效的呈现在申请的文书之中,都说申请的过程中文书很重要,特别是主文书,要通过650字来展现自己的个性、特点、爱好、活动、理想、抱负等多方面,所以这中间写什么,怎么写就成为了关键,体制内的学生由于英语能力水平比较薄弱,以及课外生活的丰富程度以及看问题的角度、成熟度可能还差点火候,加之中美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写出一篇优秀的个人文书会非常地伤脑经的,建议同学们还是要秉承最真实的自己,不要刻意的为了迎合和违背自己的初心,毕竟是萝卜还是人参,都是要拿到台面上来的,千好万好,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申请整体战略规划篇

申请是一个整体布局的观念,正如文章开头就提到的,美本申请和高考不一样,不是“一考定终身”,也不是“分数论英雄”,讲求的是综合素养的考量,正是所谓这个综合素质考量没有了定量的标准才会显得会存在一些随机偶然性,但是万变不离其中,还是遵循“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理念,在申请季对申请进行整体的战略布局:美国学校那么多,如果只盯着所谓的排名,难免会显得狭隘,并不是说排名越高的学校就越好,在申请学校的时候我们也讲求一个“Fit School”,体制内学校由于申请资源的匮乏,校内指导老师对于美国院校的了解程度不高,会使得申请相关资料的支持上会略显不足,因此学生就需要积极通过参加夏校浏览学校网站在读学生的论坛反馈对自己想要申请的学校/专业进行一个非常细致的了解,在书写学校补充文书的时候就能更加高效地传递出为何自己适合这所学校,从而大大提升录取可能性。

最后,做个简单的梳理与总结,在美国申请的过程中,高中阶段是从9年级开始的,也就是国内的初三,这个时候其实很多的学生可能还没有很强的意愿/意识来决定说我是否要出国,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在奋战中考,毕竟中考的淘汰率可比高考来说高多了,不过建议可以等到中考结束的那个暑假,同学们可以利用这个假期对自己的高中生活来进行规划,明确未来的方向,是出国还是高考,还是说想要挑战自己,两条腿走路,不耽误。无论如何,提前规划准备是非常重要的,用长远发展的的目光来看待问题才能做到处事不惊,得心应手!

针对9-12年级(初三-高三)的申请准备的侧重点,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和总结,希望同学们有效把握住最佳时机:

初三(9年级):明确方向,夯实基础

1.合理利用中考结束假期对未来升学明确方向

2.挖掘兴趣爱好,奠定课外活动基础

3.英语阅读写作能力培养提升,扎实为标化考试基本功

高一、高二(10、11年级):坚定目标,蓄势待发

1.学业方面,合理平衡学校课业和AP课程

2.标化考试方面,通过英语综合能力提升,制定合理的考试规划安排

3.课外活动方面,遵循课外活动五大黄金原则,精简活动,突出亮点

高三(12年级):整装待发,直击梦校

1.学术方面,保持课内高GPA,4-5门AP

2.取得理想的标化考试成绩

3.明确申请专业方向,完善课外活动列表

4.制定合理选校方案

希望广大体制内学校的同学和家长可以提前规划,扬长避短,如愿申请到理想学校!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介绍

下一篇

如何看中国和美国新冠病死率的巨大差异?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