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1月中下旬,同学们应该已经把ED和EA的学校申请递交了,不少人也已经开始了RD的学校申请。那么在等待期间,大家可以做些什么呢?我们今天就结合USNEWS上的一篇文章,来聊聊这个话题。
对于采取滚动招生形式的美国高校,一般需要4到6周的时间才能给招生决定,有时会更长。对于ED和EA的学校申请,一般在年底学期结束前,也就是12月中之前,就会给出结果,而有些可能会拖到1月初才有结果。最长的等候时间就是RD常规申请了,一般等候时间在8到12周。
同学们对于这个等待期的处理方式,往往是不太一样的。有些同学可能会不断地检查申请状态有无更新,结果有无下来;而有些同学则是在网上递交完申请材料后,就再也不去管这个学校了。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影响到申请结果,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两个极端中寻找一个平衡点,在等待期间,保持一定的“繁忙”程度。
在递交了申请材料之后,彻底不闻不问肯定是不对的,因为在申请审核的开始阶段,学校往往会通知缺少某些申请材料。所以同学们不仅要检查申请状态更新,还要看看有无通知需要补充哪些申请材料。绝大部分学校在收到申请材料后,都会回复email,告知已收到申请,以及如何通过网上平台查看申请状态更新,此后的重要通知和信息也都会通过email联系。
所以,同学们不要仅依赖社交媒体,而是养成定期(最好每天一次)检查email的习惯。这个习惯不仅对申请有帮助,对于以后在美国留学工作期间更是如此。要知道,在美国,email仍然是最主要的正规沟通交流方式,不是像国内一样已经完全过渡到微信。
在以往的工作经历中,我们碰到了很多起案例,就是因为中国留学生没有使用email的习惯,长期不理会自己的email信箱,以至于学校有重要通知但无法直接联系上学生,也没收到学生回复,最后没办法要通过我们才“找到”学生,耽误了不少机会和事情。
但是另一方面,每周定期跟学校Email联系甚至电话联系,频繁到让招生官们觉得烦扰,这样也只会对申请结果产生负面影响。不少高校招生官们都公开强调这一点,有些招生官甚至在看到这些学生的申请材料时会感觉,“啊,原来就是你啊,整天来烦我,看我怎么好好对待你。”就算招生官们没有掺杂负面的个人情绪进去,这些同学们在面对挑战时忧心忡忡的状态,并不是很多学校想要看到的学生表现。这些都会直接影响申请结果,起到反作用。
在这中学的最后一年,除了大学申请,同学们也不应忽视平时的学业。虽然大学申请时递交的是前三年成绩,但是不少大学,尤其是排名靠前的名校,即使在录取后,仍会要求学生在入学前补交高中最后一年成绩。如果发现学生在高中最后一年的成绩或表现出现明显下滑,学校是完全可能,也完全有权利撤回录取offer的。
在最后一年里,同学们不仅应该“站好最后一班岗”,保证自己的成绩不出现太大滑坡,更应该好好利用高中最后一年的机会,参加各种课外项目和爱好小组。这时就不是为了让自己的申请简历更漂亮了,而是主要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做准备。
在等待期间,同学和家长们还经常碰到的一个情况,就是在继续等待和继续申请之间做选择。ED申请具有绑定性约束力,除非出现资金不足等特殊状况,ED是很难解除绑定的。所以如果拿到ED录取,那基本就不用再考虑什么了,申请工作到此结束。
而在等待EA和较早递交的RD申请结果时,同学们往往把希望都寄托在之前递交的“冲刺”类学校申请,觉得总会有一所给offer的,所以就一直被动等待,而错过了仔细考量“匹配”类学校的时机。能苦尽甘来守到“冲刺”类学校的offer当然是好事,但实际情况告诉我们,还是有一部分同学最后并没有申请上“冲刺”类学校的。
如果这时再来匆匆忙忙的考量“匹配”类学校的好坏,准备申请材料文书,结果肯定是不理想的,那就真是既丢了西瓜也丢了芝麻了。所以,同学们在等待“冲刺”类学校结果的同时,要认真研究“匹配”类学校,尽早尽心地准备其申请材料,这样才能保证在后面是真正地在不同名校offer间做选择。
当然,如果同学们在早期申请中已经拿到了一个或多个offer,那么下面的申请策略也是可以做出对应的调整的。是接受已有的某个offer,还是进一步冲刺更好的学校并等待其申请结果,这个决定就因人而异了,我们不能说哪个是更好的决定,只是想告诉大家,一般EA和RD的录取offer,都可以等到最迟来年5月才做决定,所以大家还是有不少时间来考虑的。
最后再提醒大家一点,就是在当前数字社会中,同学们要小心留意自己在网上的言行举止,不要觉得那是自己在虚拟世界的私生活,跟申请大学没关系。2017年哈佛大学就撤回了至少10名学生的录取offer,因为他们在Facebook的一个私聊群中,发布了一些色情和种族歧视的言语。所以无论是美国的Facebook和Twitter等,还是国内的微信和QQ等,大家都应谨守在真实生活中的言谈标准,不要以为美国学校就不懂微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