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录取案例分享:如何让招生官看到申请者的特质?

在今年录取耶鲁大学的6名机构学子中,3名来自大陆高中 (北京十一学校、人大附中、深圳中学),3名来自美高及海外高中 (St. Paul's SchoolPrinceton Day SchoolThe American School Foundation)。今年北京十一学校有2名机构学子斩获大藤录取,一名早申录取斯坦福 ,另一名RD录取耶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TA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吧!

机构档案

所在高中:北京十一学校

主要活动:生物类夏校、科研、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校内社团、志愿者等

荣誉获奖:USAD美国学术十项全能竞赛、HOSA生物与健康未来领袖挑战、生物奥林匹克竞赛等

学生分享

收获大藤录取是什么样的心情!

放榜那天早上,看到耶鲁checklist上 (被录取学生的) 的红叉叉下意识以为是又被wl了,直到点开status update,看到斗牛犬唱着歌出来才恍然大悟:我被录了!这是我完全没有预料到的事情,我以为RD不会在我们学校录人了。被录之后的一个上午都在和亲友、老师们报喜,直到现在也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能被这几所如此优秀的学校录取。

如何做好选校研究?

因为疫情原因,我一直没有去美国访校,所以只能通过官网、Info Session和在那里读书的学长学姐对大学做些基本了解,总之是以线上的信息为主。

从高二的暑假开始,我就报名参加了很多学校的线上Info Session。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到了这些学校对本科教育的侧重点 (例如看重科研/写作/通识教育等),也对各个学校不同的风格、氛围有了初步的了解。写Why School文书的时候主要就是看官网,寻找一些独特的科研、实习、志愿服务或者跨学科学习的机会。

对于最后应该选择哪所学校入读,我个人认为帮助最大的是校友面试, 面试的过程确实是让我对耶鲁这样学术氛围浓厚、强调通识教育和对社区的贡献的大学产生了极大的好感。通过面试,我意识到自己在耶鲁可以有无限的可能。在本科阶段重要的是探索和追寻各种机会,慢慢地就能确定人生的方向。我想,这也是我申请美国大学的初衷——在本科阶段我希望能够见识广阔的世界里的种种可能,而不仅仅是向一个十七八岁定下的职业目标发展。

你认为高中生应该如何寻找科研资源?

作为高中生,做科研最好的方式还是参与的夏校、Pioneer、或者国家人才培养项目这种有辅导的、系统性的项目,或者iGEM这一类的比赛。如果实力和资源到位的话当然也可以做stand-alone的项目,但那样的机会并不是人人都有。如果对科研感兴趣,可以尽早了解一下自己喜欢的学科的科研项目,高一或高二就可以着手申请这些项目了。充分利用学校平台能给到的资源是最理想的,至少据我所知国内的公立高中都会给学生申请英才等国家组织的科研项目的机会。

10年级的暑假,我就参与了人才培养计划的线上夏令营,期间聆听了清北等学校众多教授介绍他们实验室的科研项目,也和其他高中生合作阅读、讲解了一篇生物学文献。讲文献时我们是唯一的一组高中生,也没有和大学生合作。虽然以为读懂了文献,但是实际讲的时候和大学生组一对比还是可以看到特别多的不足。

当时仅仅读懂了文献核心的发现,关于研究方法和他们所研究的酶的部分只是草率扫过了一遍,并不知道讲文章的时候也需要彻底理解这些。所以相比在场大学生的讲解,我们高中生组的就显得非常浅、没有深度。当然, 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并没有什么经验,但是在此之后我阅读文献都会注意透彻理解细节,尤其是在需要和他人讲解的时候。

在方面有什么想分享的吗?

九年级的时候我就基本确定了以后要学生物,因此竞赛基本与之相关。记得当时参加HOSA,读病理生理学的教材给我一种带入医疗剧里医生的感觉 (虽然事实上相差甚远),让我非常激动。我线下参加的HOSA中国赛考试分两个部分,一个基础学科,一个比较深入健康领域 (我选的是生物和病理生理学)。

生物/心理/化学这样的基础学科认真学习过AP课程后参加HOSA基本都没问题。病理生理学要读大学甚至可能更高难度的教材。教材从免疫开始,以不同的系统为单位介绍了上百种人类常见的疾病。

我其实也没在比赛前读完书,但是了解这些疾病的过程特别有意思,看到了曾经只是听说过的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建议就是认真看书,不要把备赛摄入知识当作太大的压力,HOSA大会不仅是考试,也有很多专业领域的人士带领的论坛。

USABOBBO这样的生物竞赛基本上学了AP生物或者同等级的生物课程就可以参加。相对来说难度比较大,甚至USABO能全部读懂题的参赛选手我都觉得占极少数,所以获奖与否除了能力,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蒙题的运气。认真学习校内课程,多读读教材上老师可能讲不到的内容,然后参赛就可以,不用被难度吓到:)

即使是纯正的理科生,尝试一些更广泛学科的竞赛也能受益良多。初二那年我第一次参与了USAP (美国学术五项全能) 竞赛,虽然没拿到什么奖项,但通过这一竞赛我对通识教育和人文社科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后来在初三和高一两年我也跟随学校的队伍参与了USAD (美国学术十项全能) 的比赛。2020年USAD比赛围绕医学与健康的主题展开,涵盖了有关生物、文学、经济、艺术史等多个学科。这一经历不仅拓宽了我的学科知识面,也让我找到了更多医学和社会之间的联系。这一经历从一个偏学术的角度上让我对科学之外的健康领域 (例如与经济、文学相关的) 更加有了兴趣。

分享一下你的文书创作过程吧!

我的主文书写的是我在“学术”的生物之外,对于医学、生命与死亡的反思。考虑到我的大多数活动经历都是比较学术的,Jason老师认为应该在主文书中更多的展现人文气息、思想深度,以此来平衡和丰富我的申请形象。于是又加上了我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对医学的局限性以及人文关怀的重要性的思考。用一句话概括的话,大概是“I care”。

但要在650字以内关联几件对我影响较为深远的事情,把我的故事和经历描述得能打动人心,是非常大的挑战。幸运的是,有Jason老师的帮助,我们高效地完成了头脑风暴,最后详略得当地讲好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那段时间我基本上就是一个忙得脚不沾地的状态,除了主文书,还有小文书,还要修改早申提交过的活动材料。那段时间里我硬生生把重度拖延症的自己逼成了个工作狂。每天清醒的时候都是后台放着音乐,屏幕上写着文书。交完全部申请后,我摆烂了一个寒假 (当然还准备了面试)。

你认为怎么做才能被大藤录取?

我觉得首先肯定是成绩、活动、奖项等方面的实力达到标准,再加上申请材料里所展现的气质要与学校的预期相符合。高中阶段挑战有难度的选课、争取排名靠前的GPA、在标化可选政策下仍然考出好成绩都是学术能力的体现。除此之外,通过其他活动 (不仅仅是社区服务)、经历和申请文书展现你是一个独特、有趣、勇于挑战自我的个体,也是必不可少的。你需要让大学看到你能为他们带来什么能量,并且能够利用他们的资源达到什么样的成长。毕竟大学不是人生的终点,大学希望培养能为社会、为全人类带来积极改变的下一代。

更重要的是我认为,“大藤”从来就不应该成为任何人唯一的最高目标。这几所学校每年录取的学生数量本身就少,还有很多招生考虑的因素是在申请者的控制之外的。即便以上方面都做到了,也有可能被拒之门外。录取大藤没有任何公式,能够展现一个真实、全面的形象,和适合自己的学校相互选择大概才是最重要的

聊聊你和机构团队的合作吧!

我很幸运地结识了机构,最终顺利收获了梦校的录取。我们之间的沟通主要是通过微信和Zoom视频,文书是通过Google Doc。合作的整个过程非常愉快,机构团队的老师们给予了我充分的支持,沟通交流也非常有效率。

Jason老师严要求高标准,能充分保证申请材料的质量。他帮助我挖掘出了很多之前未曾写到的想法和经历,梳理成文书,让我的申请材料变得立体了很多。在体现我的理科能力之余,还展示了不少我对社会的关注与思考。此外我们又重新梳理了活动荣誉列表,把它呈现得更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放不下的内容添加到了额外信息部分。

我的中方老师非常认真负责,不仅帮我协调和在美国时区的老师们的交流,还把关各个关键时间节点,督促我按时完成任务,在提交申请材料前特别认真地检查了所有细节,指出了不少我没能注意到的小问题。

中方老师也十分专业负责,一直耐心回答我和父母的问题和困惑。在这里还要特别感谢一下帮助我准备了耶鲁面试的Susan老师,既帮助我提升了面试的表现也解答了我关于耶鲁的问题,我能收到耶鲁的录取也有她的一份功劳。

有什么话想对学弟学妹们说?

申请季是一个压力很大的过程,要全力以赴、相信自己、相信老师。和单纯的申请结果相比,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和发掘真实的自己、让招生官看到一个独特且有潜能的人其实更重要。尽量不要拖延,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多关注自己申请季的身心健康 :-)

家长感言

一个优秀的顾问团队需要各方面的优势:展现学生个人特质的文书、材料细节的把控、有针对性的面试培训、高效全面的组织。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方面,这几点仅仅是我们感受最深的。

Jason老师不仅仅是把孩子的文书修改到更完善,更重要的是他会发掘出孩子自身的特质,进而表现出独特的自己,这才是一份好文书最大的价值;Susan老师虽然没有跟我们直接接触,但做完面试培训后孩子很兴奋,认为Susan老师给了她巨大的帮助和鼓励;中方老师及时安排各种时间节点,并细心校对申请材料中的各处细节,任何事情在确定大方向的前提下最终都要落到实地

她还能把上面各个不同的方面串接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耐心解答各种申请和录取的相关问题,既保证了整个过程的顺利进行,也让我们家长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缓解了不少焦虑。最后理想的录取结果,离不开每一个方面的扎实工作,每一个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孩子取得了理想的录取结果,我们也深有感触,除了自身能力,各种好的外部条件、平台、机遇都不可或缺。其实我们作为家长,就是给孩子创造出尽可能有利的条件,为她将来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我们终究不能替她走路,想要飞得更高,最后还是要靠自己不断沐风前行。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IB成绩预估38分可以申请LSE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吗?

下一篇

大学论文essay丢分点有哪些?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