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老师
申请季:2024秋季
本科学校:Santa Barbara City College圣芭芭拉城市学院,一所公立的两年制综合性社区学院
专业Arts and Humanities Emphasis with Honors
GPA: 4.0/4.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专业 Art,
GPA: 4.0/4.0
社区2年后转到UCB
申请结果:
芝加哥大学(最终选择)-Master of Arts Program in the Huamnities (MAPH)---Art History方向,奖学金$22,500
UCL-History of Art MA
达特茅斯-Liberal Studies,方向Cultural Studies
01、个人背景介绍
我首先来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先申请了美国的社区大学,在这边读了两年之后,又以艺术史的身份申请转学到了UC伯克利,之后又转成了艺术实践专业。GPA一直是保持在4.0。
除此之外,我有两个internship,一个是在画室,另一个是在艺术馆实习。
还有三个research,其中两个是我自己定的题目,还有一个是学校的research。
我还参加了一些社团活动,比如说我特别喜欢摄影,所以我作为摄影师参加了学校的伊尔布社团。
02、申请季注意事项
以下是在申请季我觉得很重要的事项:
第一个是时间规划。
除了要保持好GPA之外,我们还要留时间来做实习和research。实习一般只有暑假会有大块的时间去做,所以在下半学期的时候就可以提前申请一下暑期的实习。
如果是国内可以关注公众号,会经常发一些和艺术史相关的实习。
在找research方面,很多学校里都会有research program给学生去做,一般在学期初就会发招人公告。
但是如果找不到的话,咱们也可以以自己的兴趣为主,自己做一些research,就像我的三个research里面,其实有两个都是我自发性做的,其中有一个在交申请的时候我当成了writing sample。
除了这两个之外,还要关注GRE考试。要先想好到底要不要考,因为我一开始比较想申排名靠前的学校,但是那些项目都会需要GRE考试,但是纠结了很长时间,最后还是没有考。
所以如果真觉得就是可以不申请需要GRE的项目,就可以在一开始就决定好不考,后面就不用浪费时间和精力放在纠结上。
第二个是目标设定。
因为我当时是准备读完硕士之后还读博士,其实art practice很在美国只有一两个博士项目,所以我还是决定申请艺术史。
但是其实艺术史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现在美国很多学校没有艺术史专业的 master program,都合在了其他的项目里。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提前跟中介沟通,在选学校时会帮你加进去。
作为文科申请者,writing sample也是特别重要的。我的writing sample是跟着美龄的老师一起写的,我先定了一个我感兴趣的方向(比如中国艺术)、时间段是什么、有什么感兴趣的艺术品,老师就带着我从头到尾梳理了思路。此外,CV也很重要。
另外,如果我们要申请哲学硕士项目,比如在香港和英国的项目,这些项目是为了过渡到博士而设计的。
因此,申请时通常需要提交一篇关于你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以及你打算如何进行研究的论文。
不过,由于很多学校并不要求提交这样的论文,所以个人陈述仍然是最重要的部分。
如果你在课程中已经写了一篇自己认为很好的独立论文(IC),那么稍作修改后就可以提交,而不必重新写一篇新的论文。
第三个是申请的截止日期很重要。
以香港的学校为例,它们通常分为三轮截止日期。因此,如果我们非常希望获得录取通知书,那么尽早提交申请当然是最好的选择。
这就需要我们提前规划好时间,不要拖到最后时刻。我自己的经历就差点拖到最后一刻,早点提交申请就能早点安心。
不过,我们美龄的老师会一直非常督促我们,告诉我们应该在何时做什么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从“P人”变成了“J人”,现在是一名“ENTJ”。
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太纠结,要坚定自己的内心,不要总是怀疑自己是否应该放弃这个选择,或者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或者是否应该从一开始就采取不同的方式。
这些想法会浪费我们很多时间和精力,让我们越来越内耗。我们一定要始终相信自己最初的选择,并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03、就读体验
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下我目前的就读体验。
我最终选择了芝加哥的“人文艺术硕士项目”(master of arts program in the humanities),我认为这是许多艺术史学生会申请的项目。
该项目实际上有两个选项:一年制和两年制。
两年制会额外增加一年时间让你学习一门第二外语,而且如果你第一年的GPA达到3.3或3.5以上,第二年就不需要支付学费了。
由于许多艺术史学生最终希望申请博士,而很多博士项目也建议申请者除了英语和中文外,还要掌握一门其他语言,所以这个项目的时间安排可以很好地帮助你准备语言方面的学习。
但我还是选择了一年的项目,因为我其实还没有完全确定是否要读博,这一年我更愿意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去日本学习日语或者回国。
我不太愿意仅仅为了学习一门语言而留在学校一年,所以我最终选择了一年制。
这个项目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类似于ECS study,不仅有艺术史方向,还包括了所有人文科学的硕士学生,大约有100多人。
开学时我们会被分成很多小组,每个小组大约有十几个学生,并会有一位教授带领这个小组。比如我们组大部分是艺术史学生,所以就安排了一位艺术史教授来指导我们。
但这个项目不仅限于艺术史方向,还有许多其他方向的同学,比如研究电影、戏剧、传媒等。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你就能听到很多来自不同方向、擅长不同领域的同学的观点。比如你在论文中遇到一些问题,就可以找他们寻求意见和建议。
我觉得这个项目和我本科最大的区别在于有非常多的workshop,我本科时特别缺少这些。
因为是公立学校的原因,学生很多而教授相对较少,所以大家只是上课时间来,下课就走,除此之外,学校也不会组织很多课外活动或者一些交流活动。
但这个项目基本上每周都有2-3个workshop——比如我们有策展人的workshop,整个学期每周都会见面,围绕策展这个主题,会有两位教授带领大家讨论一些阅读材料,或者一起去学校的艺术馆看作品。
还会有教授向你展示如何扫描一个雕塑,并将其数字化展示在我们的网站上。
除此之外,我们这个项目每周五还会有社交活动,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学校会提供一些食物,你就可以认识很多新朋友,大家互相交流。
第三个特点是我们这个项目的选课自由度很大,因为就像我说的,所有人文科学的学生都在这个项目里,所以你基本上可以选全校任何的硕士课程。
如果你的主要方向是艺术史,你也可以不只选艺术史的课,比如你对摄影或绘画感兴趣,你也可以在每个学期选一门这样的课。最终我们需要提交一篇你选择方向的论文,来达到毕业要求,或者你可以选择做一个非传统的创意项目来毕业,比如一本画册或者一个短视频。
最后,我觉得最大的不同是因为芝加哥是quarter system,一年有三个小学期,而我之前上的都是正常的semester制度。
所以因为一年有三个学期,每个学期真正上课的时间只有大约8周,时间特别短,每周都会有大量的阅读材料要读。
比如我这个学期其中一门建筑史的课程,每周都要读一整本完整的书,大概300多页。我还有另外两节课的很多阅读要做,所以一开始还是挺难以接受这个转变的,压力非常大,就需要调整一下自己之前的阅读方法,来看一下怎么样在短时间内可以快速地阅读更多的东西。
04、艺术史和艺术管理更推荐哪个专业?
你的本科专业是什么?你未来想从事什么工作,还是打算继续读博士呢?
艺术管理与艺术史有所不同,它包含许多business课程。
如果你希望进入拍卖行等需要更多商业知识的领域工作,艺术管理显然更加适合。但如果你的目标是读博士或者在艺术馆工作,那么艺术史会是更好的选择。
05、怎么样能够更好的去找教授要推荐信?
申请时我们通常至少需要两封推荐信。以我的经验为例,一般开学2-3周后,我就会去教授的办公室拜访。
如果你上的课是超大型的讲座式课程,那么通过办公室拜访来与教授建立熟悉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开学初期你觉得自己没有什么问题可以问,可以主动去找教授做一个自我介绍。
比如你想申请艺术史方面的研究生,而教授恰好也是教艺术史的,你就可以跟他说明你对哪个方向的艺术史感兴趣,比如当代中国艺术,然后询问教授有没有推荐的项目,或者他是否有一些人脉资源。
如果这位教授不太了解相关情况,他肯定会给你推荐其他他认为可以帮助你的教授。之后你可以再去与这些教授交流。
在了解了教授推荐的项目或其他教授的情况后,过一段时间再去拜访原教授,向他反馈你的了解情况。到了第三次拜访时,你肯定会有许多疑问可以请教教授,这样教授就会逐渐记住你了。
当然,如果你希望教授将来能为你写推荐信,那么在与教授交流时,最好多问一些学术问题,尤其是与这门课以及你的研究方向相关的问题,这样效果会更好。
如果没有课上的问题,你可以询问一些自己在做感兴趣的研究时遇到的问题,或者在撰写研究论文时不知道该如何使用某种研究方法等类似的问题,这样教授就会更加关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