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文书真的会越改越差吗?

今天,我们开启了圆桌的第一期,邀请到了四位资深文书师傅就“美本文书真的会越改越差吗?”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品竹

我觉得很可能越改越差。

在我带学生的经历里,越改越差都是发生在学生收到了太多视角不一致的建议:

爸爸妈妈可能提醒了一段很重要的经历学生没有提:有道理,因为很多好文书都来自特别personal的经历;

学校counselor可能提了一下可以在文书里多展现一下学生的领导力:也有道理啊,可能学生就是一个校内非常活跃积极带来很多贡献的人,counselor推荐信也会提,是不是可以在文书里印证一下;

给认识的梦校的学长老师看,学长老师刚经历完申请季没多久,说开头一定要抓人眼球,要把现在叙事方式改改,再吸引人一点:有道理,开头是很重要;

有找机构晚的孩子拿给机构的升学顾问看,顾问讲完自己看过多少多少份大藤申请后可能轻描淡写抛出一句说“都在写自己,故事性太差,需要重写”或者“像在写故事,得多讲讲自己,需要重写”:有没有道理不知道,反正得重写

……

单独拿出来看,这些建议都没有什么绝对的错误,甚至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正确的建议,但是缺少一个非常系统、一致的视角。我觉得想要越改越好,有个比较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视角的一致性。

我常跟学生说,你跟任意一个经验和能力都在线的文书师傅合作,最终都能有一个不错的文书,但是如果你跟一堆这样的师傅合作,最后反而可能弄出一个四不像非常尬的文章。

因为有经验有能力的导师们在判断学生身上最有趣、最真实、最反映学生性格的素材上,基本上判断会相当一致;但是在具体如何讲述这个故事上,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视角、偏好、经验,因为这些直接跟导师自己的阅读偏好、写作经历和工作经验相关的,在这几点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有的人可能会喜欢情节鲜明的文书,有的人可能偏好反思性更强的文书,有的人喜欢娓娓道来,有的人喜欢直来直去。这些都没问题,随便打开什么哈佛斯坦福达特茅斯50篇文书,你会发现上面这些风格都有,但是如果你把这些风格塞到你一篇文书里,那可不代表你这个就是哈佛+斯坦福+达特茅斯文书了。

@华师傅

我觉得某些机构百川的爆改的确会越改越差。

有时候学生会把写完的文书拿给周围所有人看——了解自己的老师,升学指导,父母,朋友,升学顾问,文书导师。每个人看完都会提出一点修改意见(或者干脆直接上手改了),经过这样爆改之后的文书像是一副拼贴画,拼贴的不仅仅是内容,甚至是语气和用词都变得不像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少年写出来的东西。

学生拿回这样的文书交给我,我会问学生:“这还是不是你最开始想写的东西?”从申请角度来看,招生官想在文书里看到的是“你”,一个有血有肉有棱角有独立想法的你,而不是一个从他人视角中塑造出的你,找别人帮忙看你的文书是必要的,但在听取意见时注意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意识,要试着替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争辩。

不要总去问“我这篇文章写的怎么样?”而是问“这篇文章读起来像不像我平常会说的话?”有这样的心态,文书不至于越改越差。

@星星

首先我想讨论一下:修改的动机是什么?

不同时间节点,修改的理由是不一样的:时间紧任务重的时候,是不是要锦上添花,雪中送炭;还是说在讨论文章主体结构时,对立意进行深刻的反思。

同时,是不是谁的意见都要听取? 毕竟这些都是“看法,” 不是“权威批评。” 在心态上面,我们能不能把握住自己的立场?我觉得当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文书理解透的基础上去询问别人的修改时,才会有一定意义的。如果听到“这是学校升学指导说, 这是父母讲的”这些话就开始心态不稳,那这样下去绝无可能改得好。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每种画都有自己的风格,都有在自己风格上做到最好的作品。但是什么时候见过一副世界名画上有几十种风格堆起来好看的?

所以我觉得追求绝对意义上的修改次数越多越好是很错误的。带着自己的看法去讨论才是比较好的开始。(文章改到后面更像是在做手术,精度要求高)

@Emily

我亲眼见到有些文书越改越差。

初稿虽然稚嫩,常常洋洋洒洒两千字,主次不分,但确实最原始的情感表达。在精简修改两三稿后,一般会达到这个题材的平衡点,它既有精心雕琢,又没有丧失原始的真情实感。

然而,在最初的表达冲动退去后,作者往往会逐渐失去“初心”,开始贪心和纠结,于是过度分析自己的文章,想要650字里面既幽默风趣,又深沉成熟,既写自己又写community,既actions充分又reflections深刻,只为了让ps(主文书)技惊四座给自己的申请“咸鱼翻身”。这个时候再去改,难免就把原本的故事变得七零八落,原本真挚简单的行文变得拼凑生硬。

我在大学第一节写作课上,为了得高分,一直追着老师纠结一些细节老师说写作是永无止境的,永远可以改,但是it gotta stop somewhere。这个somewhere具体在哪,我当时遵循的是deadline日期,但是随着写作经验的增多,我发现这确实是一个很需要智慧的事情。

这个智慧来源于经验,也来源于真心。我希望大家能够遵循直觉,相信自己在某个灵感迸发的夜晚写出的东西,记住自己最初想表达的心意。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理解加拿大大学补充材料的误区与应对之道

下一篇

早申录取率高达39% 8所Top10文理学院的Offer在向你招手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