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加拿大大学补充材料的误区与应对之道

相比美国大学,加拿大的大学通常对课外活动和补充材料的要求较少。不过,一些特定专业和顶尖项目仍然要求补充材料。

我一直误以为,加拿大大学申请的门槛比较简单不像美国的大学那样。要看课外活动, 递交各种补充材料。还以为, 基本上加拿大的大学就是看12年级专业课,平均分85分就有好大学和专业。

一位留守国内的家长留言。

这位家长提到的情况,确实反映了加拿大大学申请中一个较普遍的现象。

大多数加拿大的大学主要看重学生在高中12年级的相关课程成绩,尤其是在专业课程中的表现。相比美国大学,加拿大的大学通常对课外活动和补充材料的要求较少。不过,一些特定专业和顶尖项目仍然要求补充材料,我个人认为,这通常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量:

1, 专业特殊性:有些专业,如艺术、建筑、商科和医学,除了学术成绩外,还需要评估学生的其他能力和潜力。成绩可以衡量学术能力,但不足以评估创造性、批判性思维或人际沟通等非学术能力。通过提交补充材料,招生团队能更好地判断申请者是否具备这些专业所需的综合素质。

2, 提升申请评估的精准性:对于热门专业和名校,申请者之间的学术成绩差距往往很小,仅靠分数很难区分申请人的优劣。补充材料如个人陈述或面试,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挑选出最适合其项目的学生。

3, 提高申请标准的多样性:虽然大多数加拿大的专业确实主要依赖于高中成绩,但部分专业希望通过补充材料来看到学生的独特性和多样化背景。通过作品集、面试或推荐信,学校可以吸引到不仅在学术上优秀,还在其他领域有特别才华的学生。

4, 跟国际标准接轨:随着国际学生数量的增加和全球化趋势,加拿大一些顶尖大学和项目逐渐开始引入类似美国或英国的评估方式,以提升其竞争力和影响力。这也是为什么部分项目会要求额外的补充材料来与其他国际顶尖项目对标。

总体来看,加拿大的大学整体门槛可能相对低一些,但对于某些竞争激烈或特别的专业,补充材料可以确保学校招收具有特定素质和潜力的学生。这也是学校在维持学术标准之外,想要筛选出更具综合能力的候选人。

择优录取,我们习惯了看分数,从高到低,一清两楚,心服口服。但要在分数基础上额外增加个人申请材料,我们最大焦虑是看不透,难以捉摸。我和孩子感到压力和困惑。

一位在加拿大陪读留守的家长留言。

这位家长的担心道出不少留学家庭的困惑心声。

留学生尤其是来自国内的,申请加拿大大学的过程充满了挑战。除了语言障碍,很多学生和家长还对需要提交的个人补充材料感到焦虑和困惑。相比于在中国的高考制度,学生们习惯了通过分数直接决定能否被录取,而加拿大的申请制度则更加注重全面发展。下面,我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分析这些补充材料的常见误区,以及如何帮助家长和学生克服这些焦虑。

教育制度差异带来的困惑:

在中国,高考制度高度注重分数,除了艺术体育院校外,几乎所有的综合性大学录取都基于考试成绩。这意味着学生在中学阶段主要专注于学术成绩,而缺乏对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如课外活动、领导力等)。因此,当他们面对需要提交个人陈述、推荐信或作品集时,可能会感到不知所措,因为这些要求并不是他们在以往的教育中所强调的内容。相比之下,加拿大的大学更加注重全面发展的理念,希望通过补充材料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和综合素质。这让许多家长和学生感到不适应,认为成绩是唯一重要的评判标准。

案例:我们曾帮助一位李阿姨的儿子申请UBC的工程项目,她非常担心孩子除了成绩外没有其他突出表现。我通过引导孩子回忆参加过的团队项目和义工活动,帮助他理清思路,用真实的语言去表达自己如何从这些经历中成长起来。通过这个过程,李阿姨逐渐认识到补充材料的价值,它不仅仅是额外的负担,反而是一个展示孩子综合能力的机会。

自我表达的困惑

误区:中国的应试教育通常让学生们习惯于寻找标准答案,而缺乏表达个人观点的训练。因此,写作个人陈述时,学生常常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展示自己的优势。

案例:张先生的女儿在申请商科时遇到了这个问题。她不知道如何写个人陈述,只会一味强调自己参加了哪些课程,却没有反思这些经历中的成长。我告诉张先生和他的女儿:“学校希望看到你的思维过程和自我反思能力,而不是一堆列举的成就。”通过几次辅导,她终于写出了一篇能展示出她个性和领导力的陈述,并成功获得了录取。这让张先生意识到,学校重视的不仅是成绩,还有孩子是否能从经历中学习和成长。

面试的恐惧:

对于许多中国学生,面试是一种陌生的考核方式,特别是在英语环境下进行的面试可能让他们感到极度紧张。他们担心无法流利表达自己的想法,影响录取结果。

案例:王女士的儿子在申请女王大学时,面临了需要参加视频面试的挑战。她非常担心孩子的英语表达能力不够流畅。我安排专业老师了一系列模拟面试,让他逐渐适应在压力下用英语进行表达。通过反复练习,他克服了语言障碍,变得更加自信,最终在正式面试中表现出色。通过这个过程,王女士意识到,面试不仅仅是考察语言能力,更多的是测试学生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外活动经历的不足

误区:很多中国家长担心孩子缺乏课外活动的经历,因为他们在中国主要专注于学术成绩,而课外活动往往被忽视。在需要展示这些经历时,家长和学生感到十分焦虑。

案例:刘先生的女儿申请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健康科学项目时,觉得自己在课外活动方面毫无优势。我帮助他们回顾了女儿过去的经验,发现她长期照顾生病的祖父母,尽管这是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但展示了她的责任心和关爱精神。我告诉刘先生:“学校更看重真实的成长经历,而不是多么特别的活动。”最终,女儿凭借这段真实的经历成功入学,刘先生也意识到,课外活动并不需要多么出众,关键在于能够展示出孩子的人格特质。

当然,我发现,有些同学忽视材料的重要。例如,有些“学霸”认为只要学术成绩优秀,补充材料就无关紧要。他们草率准备个人陈述,而没有意识到补充材料是许多大学(尤其是竞争激烈的项目)中决定性的因素。这类材料帮助学校评估申请者的综合素质,如领导能力、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

最普遍的现象,过分依赖他人撰写材料。有些同学习惯逃避困难,让别人/机构“替枪”,代为撰写个人陈述,这不仅导致材料缺乏真实性,还可能让招生官质疑申请者的诚意和独立性。有经验的招生官一眼可以看出一个17-8岁的孩子交来的东西是自己动手,还是借助他人的。因为学校希望申请者能通过补充材料展现出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自我反思能力。

还有些同学“偷懒”,申请多所大学专业,但却是复制标准答案。申请者常犯的一个错误是试图编写他们认为大学想要看到的“标准答案”,而非真实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经历。这种做法会导致个人陈述缺乏个性,无法突出个人特点和动机。大学希望看到申请者的真实个性,而非公式化的答案。

当然,也有些“粗心大意”,忽视细节和要求。例如 不同大学和项目对补充材料的格式、内容和截止日期都有具体要求。有些同学没有仔细阅读这些细节,可能提交了不符合要求的材料,或者未能及时提交。这会导致申请材料不完整,影响录取机会。

最后一点,文书中只强调成就,忽略反思。许多申请同学在个人陈述或面试中,只强调自己的成就,罗列一大堆奖项,而没有反思这些经历中的挑战和成长。其实,大学不仅想看到申请者取得的成绩,更希望了解他们如何从过去的经历中学习和成长。

择优录取, 是加拿大所有大学招生核心的标准。除了分数,工程、计算机、商科等热门专业,和健康科学、护理、艺术类等专业性较强的专业,还要有综合素质作为参考条件。只不过,分数,大家一看数字就明白,综合素材,比较难捉摸而已。综合素材主要内容:包括个人背景、学术成就、目标和计划等,对申请录取至关重要这是一个在申请中很重要的部分,通过简历可以向大学展示你在生活中的成就和经历,来帮助招生官来决定你是否适合大学和专业。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苏格兰高中考试哪一科比之前更难?

下一篇

美本文书真的会越改越差吗?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