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大学(UM)硕博申请导师解析

Mason学长聊留学,旨在为大家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导师解析和科研辅导!每期我们会邀请团队的博士对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新加坡各个领域的教授导师进行详细解析,从教授简介与研究背景 / 主要研究方向与成果分析 / 研究方法与特色 / 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 / 对有意申请教授课题组的建议这五个方面,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导师,学会申请!

一、教授简介与研究背景

全额奖学金|澳门大学(UM)硕博申请导师解析(35)

Todd L. Sandel教授现任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传播系副教授,同时担任澳门大学人类受试者研究伦理小组主席。Sandel教授于2000年在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获得博士学位,主修言语传播学。他曾在多所著名高校任教,包括奥克拉荷马大学和国立交通大学(台湾)。2012年,Sandel教授加入澳门大学,开始了他在亚洲地区的学术生涯新篇章。

Sandel教授的研究兴趣广泛,主要聚焦于跨文化传播、语言与社会互动、新媒体与文化等领域。他的研究背景深深植根于人类学、社会语言学和传播学的交叉地带,这使得他的研究视角独特而全面。Sandel教授特别关注亚洲地区的文化和传播现象,尤其是中国大陆、台湾、澳门等华人社会的语言使用、身份认同和文化实践。

作为一位在亚洲生活和工作多年的西方学者,Sandel教授对东西方文化的深刻理解为他的研究带来了独特的洞察力。他不仅精通英语,还能流利使用中文,这使他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华人社会的语言和文化现象。Sandel教授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质性研究,包括民族志、话语分析、会话分析等,这些方法使他能够深入探讨文化和交际的微观过程。

二、主要研究方向与成果分析

通过对Sandel教授近年来发表的论文和著作的分析,我们可以将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跨国婚姻与文化适应

Sandel教授对台湾和东南亚地区的跨国婚姻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他的著作《Brides on Sale:Taiwanese Cross Border Marriages in a Globalizing Asia》(2015)系统地探讨了台湾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跨国婚姻现象。该研究不仅关注婚姻移民的个人经历,还分析了这一现象背后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Sandel教授的研究揭示了跨国婚姻中的权力关系、身份认同和文化适应等问题,为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婚姻移民提供了重要洞见。

2.2 语言使用与身份认同

Sandel教授对语言使用与身份认同的关系有着持续的关注。他的研究涉及台湾、中国大陆和澳门等地的语言政策、语言态度和语言实践。例如,他与合作者发表的论文《Language shift and language accommodation across family generations in Taiwan》(2006)探讨了台湾家庭中跨代语言使用的变化,揭示了语言选择与身份认同之间的复杂关系。此外,他还研究了中国大陆和澳门的语言使用情况,如《Assessing linguistic capital in China's Fujian Province》(2007)和《WeChat use of Mainland Chinese dual migrants in daily border crossing》(2019)等研究。

2.3 新媒体与跨文化交际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Sandel教授将研究焦点转向了新媒体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他关注微信、抖音等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语言使用和文化实践。例如,《The code of WeChat:Chinese students' cell phone social media practices》(2015)探讨了中国学生在微信上的语言混用现象及其文化意义。近期的研究《Selling intimacy online:The multi-modal discursive techniques of China's wanghong》(2022)则分析了中国网红在社交媒体上的多模态话语策略。这些研究为理解数字时代的跨文化交际提供了新的视角。

2.4 文化实践与社会化过程

Sandel教授还关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化实践。例如,他对台湾的"坐月子"习俗进行了研究,《Enacted Social Support and Cultural Practices Among Women and Families Observing a Postpartum Rest in Taiwan》(2014)探讨了这一传统习俗的现代实践及其文化意义。此外,他还研究了家庭narratives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如《Tales of the bitter and sweet:A study of a Taiwanese master story and transgression narratives as shared cross-generationally in Taiwanese families》(2010)。这些研究展现了文化实践如何塑造个人身份和社会关系。

2.5 跨文化适应与身份建构

Sandel教授对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身份建构有着深入的研究。他关注不同群体(如留学生、移民)在跨文化环境中的适应策略和身份协商。例如,《"Oh, I'm here!":Social media's impact on the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of students studying abroad》(2014)探讨了社交媒体如何影响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Adaptation of mainland Chinese labour migrants in Macao》(2019)则聚焦于中国大陆劳工移民在澳门的适应过程。这些研究为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适应提供了重要洞见。

三、研究方法与特色

Sandel教授的研究方法主要以质性研究为主,同时结合了多种研究方法和理论视角,形成了独特的研究风格:

3.1 民族志方法

Sandel教授经常采用民族志方法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例如,在研究台湾跨国婚姻时,他通过长期的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深入了解了"外籍新娘"的生活经历和文化适应过程。这种方法使他能够捕捉到文化现象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提供了丰富的一手资料。

3.2 话语分析

话语分析是Sandel教授常用的另一种研究方法。他特别关注日常对话和媒体话语中的语言使用模式。例如,在分析微信上的语言混用现象时,他通过对用户对话的细致分析,揭示了语言选择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

3.3 会话分析

Sandel教授还运用会话分析方法研究面对面互动和在线交流。例如,在研究微信群组交互时,他关注话轮交替、修复策略等微观互动特征,揭示了技术中介交流的独特模式。

3.4 多模态分析

随着数字媒体的发展,Sandel教授开始采用多模态分析方法,关注文本、图像、视频等多种符号资源的综合运用。例如,在研究中国网红的在线表演时,他分析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模态如何共同构建亲密感。

3.5 跨学科视角

Sandel教授的研究特色之一是采用跨学科视角,综合运用人类学、社会语言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这种跨学科approach使他能够从多个角度解读文化现象,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分析。

3.6 比较研究

Sandel教授经常采用跨文化比较的研究策略。例如,他比较了美国和台湾的家庭narratives,揭示了文化对社会化实践的影响。这种比较视角有助于突出文化差异,深化对特定文化现象的理解。

四、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

通过对Sandel教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

4.1 数字媒体与跨文化交际

随着社交媒体和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Sandel教授越来越多地关注数字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他的研究不仅关注语言使用,还探讨了数字平台如何塑造文化实践和身份表达。未来,这一领域可能会进一步扩展,探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4.2 全球化背景下的身份建构

在全球化背景下,身份建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和流动。Sandel教授的研究关注了跨国婚姻、移民、留学等群体的身份协商过程。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更多地探讨超国家认同、混合身份等新的身份形态,以及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张力。

4.3 新兴文化现象与社会变迁

Sandel教授密切关注新兴的文化现象,如网红经济、直播文化等。这些研究反映了社会变迁对文化实践和人际关系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可能会继续关注新兴文化形式,探讨它们如何重塑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

4.4 跨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

随着全球流动性的增加,跨文化适应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Sandel教授的一些研究涉及了移民和留学生的适应问题。未来,这一领域可能会更深入地探讨文化冲击、身份危机等问题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促进积极的跨文化适应。

4.5 多语言环境下的语言政策与规划

Sandel教授对多语言社会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政策有持续的关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语言多样性和语言权利问题可能会成为更重要的研究主题。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更多地关注语言政策如何影响社会平等和文化多样性。

4.6 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与评估

在全球化时代,跨文化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虽然Sandel教授的研究主要是描述性的,但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应用导向的研究,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和评估跨文化能力,为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指导。

五、对有意申请教授课题组的建议

对于有意申请Sandel教授课题组的学生,我们提供以下建议:

5.1 跨学科背景

Sandel教授的研究具有强烈的跨学科特征。因此,申请者最好具有跨学科背景,或至少对多个相关学科有基本了解。例如,除了传播学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的语言学、人类学或社会学背景。

5.2 质性研究方法技能

鉴于Sandel教授主要采用质性研究方法,申请者应该具备扎实的质性研究技能。特别是应该熟悉民族志、话语分析、会话分析等方法。如果有相关的实践经验更佳。

5.3 语言能力

考虑到Sandel教授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亚洲,特别是华人社会,申请者最好具备良好的中英双语能力。如果还掌握其他亚洲语言(如日语、韩语等),将会是额外的优势。

5.4 文化敏感性

跨文化研究要求研究者具有高度的文化敏感性和反思能力。申请者应该展示自己对文化差异的敏锐观察力,以及在跨文化环境中工作和学习的能力。

5.5 数字素养

鉴于Sandel教授近年来对数字媒体的关注,申请者最好具备较强的数字素养,包括对社交媒体平台的熟悉程度,以及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能力。

5.6 研究兴趣契合

申请者应该仔细阅读Sandel教授的主要著作和论文,思考自己的研究兴趣如何与教授的研究方向契合。在申请材料中,应该清晰地阐述自己的研究兴趣,并说明为什么选择加入Sandel教授的课题组。

5.7 创新思维

Sandel教授的研究常常关注新兴的文化现象和社会变迁。因此,申请者应该展示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出有创意的研究问题或研究视角。

5.8 实践经验

如果申请者有相关的实践经验,如跨文化交流项目、国际志愿者工作等,将会是很大的优势。这些经历可以展示申请者的跨文化能力和实践洞察力。

5.9 学术写作能力

考虑到Sandel教授发表了大量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申请者应该具备较强的学术写作能力。如果有已发表的论文或参与过学术会议,将会是很好的加分项。

5.10 团队合作精神

Sandel教授的许多研究都是合作项目。因此,申请者应该展示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跨文化团队工作经验。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大城市小学生都在参加什么数学比赛?

下一篇

IB预估成绩差不能冲牛剑藤校?我IB预估40分+也没敢申请!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