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高中期间就知道自己对商业世界感兴趣,毕业后想要创业或者进入咨询行业工作,那么本科商学院是你最佳的选择。由于商科很热门,因此相关项目的申请竞争比同一所大学文理学院的普通项目要激烈得多。在同一所大学中,本科商学院比其他学院更难申请。
在下定决心申请本科商科项目之前,你应该想清楚,这样的项目是否最符合你的教育和职业规划。如果申请这类竞争激烈的项目反而让你处于劣势,那就更要三思了。这时候你可以考虑学校的文理学院下开设的经济学专业是否更适合你,一般来说经济学的竞争往往没有商学院那么激烈。顾问将在文中解释本科的商科和经济学专业的区别,探讨学生选择商科的常见理由,并分析选择商科是否真的对你有帮助。
本科商科项目学习内容
在探讨选择专业的标准之前,先了解一下商科和经济学专业的区别。首先,本科商学院通常由一所知名MBA商学院衍生而来,这就意味着,这里的本科课程和MBA课程很相似,注重通过案例分析、小组合作、模拟、谈判和其他现实商业问题帮助学生积累亲身解决问题的经验。在很多商学院,你可以选择一个更为具体的商科方向,比如金融、市场营销或者管理学。
经济学专业学习内容
相比之下,大学文理学院下开设的经济学专业更强调先学习经济学理论,再将理论进行实际应用。学生先学习抽象概念打基础,然后慢慢提升,最后进行应用,这是典型的通识教育模式。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通识教育模式从理论出发,以理论为中心,但这不代表它不先进,也不代表它的课程设置更单调。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有机会学习跨学科课程,融合多个专业的知识,甚至在专业内也可以选择多种多样的课程。比如在达特茅斯学院,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可以选修很多具体主题的课程,比如发展中经济体、产业组织、货币金融、劳力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
主要区别
文理学院的课程设置更加丰富,涵盖学科更广,在开设了核心课程的学校(比如芝大和哥大)和规定了必修课程的学校(大部分学校)尤为如此。而本科商科专业的课程则局限在项目内,而且由于课程多、时间紧,学生没有时间精力辅修其他专业,修双学位,甚至连学习商科之外的课程都很难。但话说回来,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你要先调查清楚。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哈斯商学院就做得相当出色,它确保学生在学习商科的同时可以享受到通识教育,沃顿商学院的学生则可以选修宾大其他三所学院开设的课程。
对于大部分喜欢商科的学生而言,通识教育更为合适,因为它能让学生获得更广层面的经验、知识和技能(比如科研、批判性阅读和写作、沟通等等),这些在任何商业领域都是有用的。通识教育的灵活性通常有助于培养适应各种专业技术岗位的多样化人才。而在本科商科项目中,你可以积累更多实践经历,为在毕业后从事咨询或者投资银行工作打下基础。
你适合学习商科吗?
在了解了商科和经济学的教育模式之后,接下来我们将讨论专业选择的判断标准。以下列出的是学生和家长最常给出的学习商科的理由:
“我以后想要经商做生意”
希望进入商界的学生一定更仔细地思考商界工作意味着什么,以及自己为什么喜欢本科商科项目。作为高中生,你现在可能对以后的人生规划依然是懵懵懂懂的,大学招生官也不会苛求你一定要有特别明确的职业目标,但千万不要在文书中写“经商做生意能够赚大钱,所以我要学商科”。如果你的目标是赚钱,其实方式还有很多,泛泛地学习商科并不能让你变成大富翁。
你可以换个说法,说希望以后能够创业,拥有自己的公司。这样的回答虽然还是很模糊,但至少能让他们缩小项目的选择,比如Babson商学院就开设了出色的本科生创业项目。如果你热衷于创业,其实不必等到大学再行动——很多人在高中就开始创业了。这是培养领导力、突显自己热爱创业实践的好机会。
“以后申上MBA的机会更大”
这个理由没什么说服力,所以最好早点打消这种想法。虽然本科学习商科不会对你的MBA申请有负面影响,但这样的教育有点重复了,而且显得你缺乏想象力。就好比哈佛法学院的申请者不会夸耀自己本科的法律学习,MBA申请者也很少把自己的本科商科背景作为亮点。
“学习商科以后好就业”
这个理由比前两个好一点,而且说明学生至少是思考过的,因为商科毕业生确实比经济学毕业生工资高。如果你不打算申请MBA,本科商科项目能让你更好地从事咨询和金融工作。但另一方面,这些企业也会雇佣不少经济学甚至其他专业的学生,所以你不一定要在本科学习商科。在准备求职面试以及入职时,只需要读几本经典的案例分析书籍,比如Case in Point或者Vault指南就行了,因为大型公司会给新入职的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不需要花四年时间来学习进入咨询行业的工作技能。
“我更喜欢实践而非理论”
如果你更喜欢实践而非理论,商科可能是更适合你的专业。经济学本科生在学习各种理论时,要花很多时间分析并解释数据。而商科本科生从大一开始就要解决各种实际商业难题。商科课程要求学生完成很多项目,还会提供实习机会,而经济学则更侧重相对枯燥的数据分析和理论框架学习。
在商科和经济学之间作选择时,一定要了解它们分别能给你提供哪些独特的体验和资源。你的职业目标、两个专业的优劣势、它们与你的兴趣的契合度都是需要衡量的因素。希望在仔细衡量之后,你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