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学申请中,与其他竞争者拉开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申请文书,也就是“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如果分析近年来申请季的结果,我们不难发现,GPA 4.0+、标化近乎满分的申请者屡见不鲜,却也不是人人都能拿下名校录取,分析问题原因可能是多样的,但或多或少可能归结为大学申请文书这样的“软文”,没有体现出足够的个人特质。写好大学申请文书,在一年比一年更卷的申请季中,就显得更为重要。
那么大学申请文书——“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到底要求申请者写什么?尽管每个院校对于PS的要求表达各异,但无外乎就是让申请者从自己的个人背景出发,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描述自己的一段经历,进而联系自己的个人特质、兴趣经历,来进一步阐述自己为什么对这个大学和专业领域感兴趣,继而博得招生官的青睐。
从更为学术的角度分析,PS的写作文体其实是篇散文,是“叙事文”和“议论文”的结合,需要“讲故事”结合论证申请者对大学和专业兴趣的执着。换句话说,要写好一篇PS,议论、叙事两种文体都需要锻炼。
然而,进入高中学习后,练习“叙事文”的机会并不多。校内大量的写作要求转向学术议论文写作,而标化TOEFL、SAT的写作部分同样是议论文体裁。
所以说,参加“纽约时报个人叙事写作竞赛”(The New York Times Personal Narrative Contest),可以提升申请者“叙事文”和“议论文”的写作能力,模拟大学申请文书写作、使自己的PS脱胎换骨,充实自己大学申请课外活动经历,更有机会在竞赛中拔得头筹,实属一举多得。
竞赛简介
“纽约时报个人叙事写作竞赛”(The New York Times Personal Narrative Contest)的主题简单明了,要求参赛者“讲述自己生活中一段有意义的经历”(write a personal narrative of your own about a meaningful life experience)。这个故事必须是短小精悍、极具感染力而真实的。
竞赛时间
2022年竞赛时间暂未公布
(2021年竞赛时间参考:
10月13日-11月17日,即在此期间内可以提交作文,提交截止时间为美国东部时间11月17日晚11:59)。
参赛资格
➡全球初高中生都有参赛资格(11-19岁),相当于美高6-12年级学生。
➡ 若美国和英国地区参赛学生年龄介于11-12岁之间,世界其他地区参赛学生年龄介于11-15岁之间,仍可参赛,但需由父母、老师或监护人代为提交作文。
适合学生
有志于:
➡ 提升“叙事文”和“议论文”的写作能力
➡ 模拟大学申请文书写作
➡ 充实自己大学申请课外活动背景
➡ 力争在写作竞赛中拔得头筹
参赛要求
➡ 作文字数限制为600字(不包括标题)。
➡ 作文要求原创、原创、原创!也就是说,参赛者提交的写作未曾公开发表过,即使是校报也不例外。
➡ 大赛只允许每位参赛者提交一篇参赛作文。
➡ 参赛者需要以个人身份完成写作,不能进行团队小组合作。当然,参赛者可以寻求指导建议,但作品仍需遵循原创、独立完成的原则。
奖项设置
大赛结束后4-6周公布成绩。《纽约时报》将通过邮件形式通知冠、亚、季军以及总决赛资格者,经冠军获得者同意后将获胜作品全文发布在《纽约时报》上。《纽约时报》仍会公开宣布亚军、季军及总决赛资格者的姓名及作文标题。
在2021年第三届竞赛中,60名评委在超过11,000份上交作品中,选出了超过200名获胜者,包括8名优胜者(冠军)、16名亚军、24名季军和154名总决赛资格者。优胜者(冠军)的作文刊登在了《纽约时报》网站上。
2021年冠军作文参考:
https://www.nytimes.com/2022/01/20/learning/the-winners-of-our-3rd-annual-personal-narrative-essay-contest-for-students.html
2020年冠军作文参考:
www.nytimes.com/2021/01/20/learning/the-winners-of-our-personal-narrative-contest.html
机构建议:写好“叙事文”有窍门
《纽约时报》鼓励学生讲述人生中某个独特的时刻,而不是总结人生经历、或是对某个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段经历不需要惊天动地。大赛更加注重参赛者如何说自己的故事。“为什么我想要讲这个故事?”“从这个故事中,读者是否能读出更为深刻的涵义?”这些都是极好的思考角度。学生可以参照“叙事文”的写作方法,即包括开头(beginning)、中间(middle)、结尾(end),当然也包括冲突(conflict)和解决(resolution)。
大赛对于写出一篇优秀的“叙事文”,提供了四点小贴士:
- 能将读者快速身临其境、带入到故事中。
- 从自己的角度、发表自己的声音。
- "Show, not tell",描述画面、而不是单纯的文字堆砌,可以考虑“意象”(imagery)、“暗喻”(metaphor)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 结尾处避免妄下定论、假大空的升华。最好的作文往往都会让读者有自我解读的空间,悟出无限种可能。
在这里举两个例子。
首先我们来看看2021年冠军获得者之一Lilian Sun同学的获奖文章。
Lilian同学来自于机构所在大华府地区的老牌公校TJ,“学霸”属性的她并没有选取任何惊天动地的个人经历,而是以"Purple Corn"为题,将黑糯玉米作为串联全文的引子,回忆了自己幼时在故乡杭州与祖父祖母度过的难忘时光。
如今身在美国的她,即使好不容易尝到中超中的冷冻黑糯玉米,却再也唱不出家乡的味道。作文中无不体现出对自己文化背景的独特见解,颇有一份“物是人非”的感慨之情。而你,是否也曾有这样一段展开无限情怀思索的往日故事呢?
再以2020年冠军获得者之一Charis June Lee的作文"Perfectly Pan-Fried Tofu"为例。
Charis身为亚裔,因为怕同学嘲笑,平时学校带午餐从不愿意带“味大”的韩式料理。这样的开头你是否似曾相识、甚至有类似的经历?然而,后文的发展却是有些出乎意料的。
一次机缘巧合下,硬着头皮带上“韩式煎豆腐”的Charis,却意外收获了来自同学们与“脑补画面”截然不同的反应。同学们有的对“煎豆腐”味道赞不绝口,有的羡慕Charis妈妈会做饭给孩子带午餐,Charis心中自然充满着感激和自豪。
到这里,你是否感慨当今社会对文化差异更为包容,对于自身民族文化背景应该更为自豪呢?而你,是否有一些自己独到的解读呢?或许这些解读也可以融入进自己的写作中呢!当然,文化背景并不是获胜的必备元素,只要是自己的独特经历,都可以写一写参与到写作竞赛中来。
机构2022年度"纽约时报个人叙事写作竞赛"培训班报名正式开启
机构在这里给各位跃跃欲试的参赛者一些小提醒:一篇优秀的参赛作文需要考虑的方面非常多元,写作过程中,需涉及的经历、打造故事结构、初步书写草稿、优化叙事手法、提升辞藻句式等等都需要一改再改。参赛者一定要留足时间,才有可能输出一篇佳作。大家可以从拜读往期获胜作文开始,汲取一些灵感,早日动笔准备。
当然,对想要进一步系统进行备赛、整体提高写作水平的同学们,机构贴心奉上独家精心打造的培训课程,助力准备参赛的宝宝们。我们期待助力你写出自己的声音,在大学申请道路上愈战愈勇。
课程报名请扫码或添加老师微信!
注:本文对于大赛的介绍,基于2021年的信息,目前2022年信息暂未更新,若有更新,将后续报导。
参考文章
1. Our 3rd Annual Personal Narrative Writing Contest: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10/learning/our-3rd-annual-personal-narrative-writing-contest.html
2. Learning Network Contest Rules: https://nytimes-learningnetwork.secure-platform.com/a/page/generalcontestrulesandguidelines
3. Personal Narrative Writing Contest int.nyt.com/data/documenttools/learning-network-personal-narrative-contest-pdf/19ccdb8c98920568/full.pdf
4. The Winners of Our 3rd Annual Personal Narrative Contest: https://www.nytimes.com/2022/01/20/learning/the-winners-of-our-3rd-annual-personal-narrative-essay-contest-for-students.html#link-17b0042c
5. The Winners of Our 2nd Annual Personal Narrative Contest: The Winners of Our 2nd Annual Personal Narrative Contest - The New York Times (nytim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