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中文导读|现代诗歌鉴赏——以北岛诗歌「结局或开始《献给遇罗克》」为例

“仅仅有美,对诗来说是不够的。诗应该打动人心,把听从的灵魂引导到诗的意境中去。”——【古罗马】贺拉斯

现代诗歌分析与鉴赏IB中文的一大难点,诗人们善用含蓄且凝练的语言来传递一些深刻意涵,将想要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文化背景等一系列内容都融入其中,同学们很难从表层语言里分析出全部的内涵。

在前几期的IB中文导读系列,IB中文阅卷官老师已经给带大家总结过现代诗歌鉴赏思路了,我们还以诗人蒋三立的《老站》,以及诗人舒婷的《双桅船》为例,带着同学们分析了这两首现代诗歌,大家可以简单回顾一下👇👇👇

IB中文导读|现代诗歌鉴赏——以北岛诗歌「结局或开始《献给遇罗克》」为例

机构中文小课堂

自从机构的IB中文导读系列开始更新以来,一直收到同学和家长们的好评,希望ss老师和IB阅卷官老师们继续带大家一起练习中文常考文体的经典作品鉴赏

IB中文导读 • 第五期

IB中文导读|现代诗歌鉴赏——以北岛诗歌「结局或开始《献给遇罗克》」为例

本期的IB中文导读,我们以北岛的诗歌「结局或开始」卷的《献给遇罗克》为例,从作者、写作背景、诗歌意涵、语言流派、意象运用等方面,一起剖析和鉴赏这首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鉴赏

《结局或开始——献给遇罗克》

作者:北岛

我,站在这里

代替另一个被杀害的人

为了每当太阳升起

让沉重的影子象道路

穿过整个国土

悲哀的雾

覆盖着补丁般错落的屋顶

在房子与房子之间

烟囱喷吐着灰烬般的人群

温暖从明亮的树梢吹散

逗留在贫困的烟头上

一只只疲倦的手中

升起低沉的乌云

以太阳的名义

黑暗公开地掠夺

沉默依然是东方的故事

人民在古老的壁画上

默默地永生

默默地死去

呵,我的土地

你为什么不再歌唱

难道连黄河纤夫的绳索

也象崩断的琴弦

不再发出鸣响

难道时间这面晦暗的镜子

也永远背对着你

只留下星星和浮云

我寻找着你

在一次次梦中

一个个多雾的夜里或早晨

我寻找春天和苹果树

蜜蜂牵动的一缕缕微风

我寻找海岸的潮汐

浪峰上的阳光变成的鸥群

我寻找砌在墙里的传说

你和我被遗忘的姓名

如果鲜血会使你肥沃

明天的枝头上

成熟的果实

会留下我的颜色

必须承认

在死亡白色的寒光中

我,战栗了

谁愿意做陨石

或受难者冰冷的塑像

看着不熄的青春之火

在别人的手中传递

即使鸽子落到肩上

也感不到体温和呼吸

它们梳理一番羽毛

又匆匆飞去

我是人

我需要爱

我渴望在情人的眼睛里

度过每个宁静的黄昏

在摇篮的晃动中

等待着儿子第一声呼唤

在草地和落叶上

在每一道真挚的目光上

我写下生活的诗

这普普通通的愿望

如今成了做人的全部代价

一生中

我曾多次撒谎

却始终诚实地遵守着

一个儿时的诺言

因此,那与孩子的心

不能相容的世界

再也没有饶恕过我

我,站在这里

代替另一个被杀害的人

没有别的选择

在我倒下的地方

将会有另一个人站起

我的肩上是风

风上是闪烁的星群

也许有一天

太阳变成了萎缩的花环

垂放在

每一个不朽的战士

森林般生长的墓碑前

乌鸦,这夜的碎片

纷纷扬扬

作者简介

北岛(1949年8月2日 - ),原名赵振开,浙江湖州人,中国当代诗人、作家,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荣誉教授,著有诗集《陌生的海滩》、《在天涯》、《午夜歌手》,散文集《蓝房子》、《午夜之门》、《时间的玫瑰》、《青灯》和小说《波动》,先后获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西部笔会中心自由写作奖、洛哥阿格那国际诗歌节诗歌奖、日本大伴家持文学奖等,并被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

文学创作

北岛曾回忆,他是1970年春天与朋友在北京颐和园游玩,听到朋友朗诵食指的诗后受到触动,以此为契机开始写诗。

北岛的诗歌创作开始于十年动乱后期,是文革后期兴起的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代表着在文革中成长的一代人信仰失落后的批判与否定、怀疑与茫然,所以诗歌有很强的批判性色彩与理性精神,并通过隐喻、象征意象表达自己的思想。

国内创作时期

1987年以前,北岛都居住在国内,诗作呈现“对抗的自我”状态,表现出追求信仰、不轻易妥协的悲观与坚定、孤傲与寂寞。

例如:作品《和弦》“烟头忽明忽暗/野猫孤零零的/海很遥远”;《界限》“对岸的树林中/掠过一只孤独的野鸽/向我飞来”。

国外创作时期

1987年春,北岛去了英国,在大学当访问学者。随后一直在国外创作和任教。1994年,北岛返回中国,却在北京被扣留、遣送回美国,直到2007年收到香港中文大学的聘书,才正式搬到香港与家人团聚,结束其近20年的欧美各国漂泊式生活。

因此,在国外期间,北岛的诗里大量使用祖国、故乡、乡音、母语、怀乡、乡愁等词,表达对祖国的思念,创作出《毒药》、《再给我一个名字》、《我以此刻痛哭余生》、《母语的太阳》等作品。

创作背景

IB中文导读|现代诗歌鉴赏——以北岛诗歌「结局或开始《献给遇罗克》」为例IB中文导读|现代诗歌鉴赏——以北岛诗歌「结局或开始《献给遇罗克》」为例

《献给遇罗克》这首诗既有朦胧诗的特征,又有着特殊的写作背景, 是北岛早期的代表作之一。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刊登了姚文元的《评新编 历史剧〈海瑞罢官〉》,由此揭开了长达10年之久的 “文革”浩劫的序幕。

文章刊出了以后,很多人对其观点并不赞同,但是真正撰文予以反驳的人却寥寥无几。当时年仅24岁的遇罗克挺身而出,“道他人之不敢道, 言他人之不敢言”,以一篇长达 15000多字的文章《和机械唯物论进行斗争的时候到了》,来反驳姚文元。

1966年2月13日,这篇文章被压缩并改题目,发表在《文汇报》上。1966年底, 遇罗克发表《出身论》一文,批判血统主义,列举事实反驳“有成份论,不唯成份论,重在政治表现”的共产党政策,提倡民主和人权

《出身论》一文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而强烈的反响,很多读者从全国各地写信给遇罗克,表达自己的感动之情。

然而1967年4月14日,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成员戚本禹公开宣布《出身论》是大毒草。1968年1月5日,遇罗克被捕,1970年3月5日,年仅27岁的遇罗克被宣判死刑,并立即执行。

分析角度

IB中文阅卷官老师已经结合教研经验

给大家总结了现代诗歌的分析角度

各位IBers还记得吗?😉

除了结合上述的作品背景与作者经历外,这首诗歌还可以从这些分论点切入:意象、诗歌结构、语言风格……

北岛曾说过:“诗人应该通过作品建立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真诚独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义和人性的世界。”

诗人对遇罗克的遭遇不是简单的同情,还包含着对国家的前途的忧心忡忡。在诗歌的开头和结尾重复出现:“我, 站在这里/ 代替另一个被杀害的人”,诗人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叙述,所以“我”的世界就是遇罗克的世界,诗人带着英雄的灵魂穿行于他们深爱着的祖国。

这时的祖国还笼罩在悲哀中,是一片贫穷的土地,这十年的洗劫让很多人沉默。现实的世界让诗人感觉痛心,但诗人不会由此而丢弃对理想的追寻,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春天”、“苹果树”,那怕只有蜂蜜带来的轻微痕迹。

诗人与英雄一样渴望着祖国的强大,心甘情愿付出自己的鲜血乃至生命。但是生命还是很可贵的,人也会恐惧死亡,所以诗人写到“我是人/ 我需要爱/ 我渴望在情人的眼光里/ 度过每个宁静的黄昏/ 在摇篮的晃动中/ 等待着儿子的第一声呼唤”。

纯净的内心世界就不能与现实相容吗? 可能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就是如此。

“人生代代无穷已”,如果是正义的事业,就不担心它会缺少继承者, “在我倒下的地方/ 将会有另一个人站起”,希望总是不断的在人们心中升起,人们心中总有一个信念,未来总是美好的。未来的某一天,现在的冤屈会平反昭雪, 笼罩在不朽战士身上的阴云最终会烟消云散

著名学者洪子诚评价北岛时这样说:“北岛诗‘质地’是坚硬的,是‘黑色’的,他的诗表现了强烈的否定意识、怀疑和批判精神。这种怀疑与批判,不只是针对所处的环境,而且也涉及自身的分裂状况,这是北岛深刻的地方”。

作为朦胧诗的代表诗人,这首诗却不是很朦胧。一般朦胧诗语言的晦涩艰深在诗中表现不是很明显,读诗时带给读者是一种强烈的震撼,并且在诗中我们也可以清晰的看出作者思绪的流动

作者以遇罗克的视角来审视这个世界,痛心于它的贫穷,追寻着美好的生活,渴望在爱情和亲情的包围中过一种平常的日子,并且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有着坚定的信念

诗人对于现在所处的环境没有过多的抱怨,只是平静地说“以太阳的名义/ 黑暗公开的掠夺/ 沉默依然是东方的故事”,“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诗人在沉默中是否领会了鲁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无奈,这是大多数人的天性,也是几千年思想统治的结果。

诗中的第九节最让人心动:“我是人”,人字的含义就是相互支撑,在社会中人不可能孤立的存在,需要有亲人、朋友、志同道合的人陪伴;幸福的生活就是“在草地和落叶上/ 在每一道真挚的目光上/ 我写下生活的诗”,真诚、自由是诗人也是英雄对于生活的渴求

然而有很多时候总是事与愿违, 为了做个真正的人有时竟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意象的使用是诗歌存在的灵魂。

洪子诚先生曾这样评价北岛诗中的意象:“有着对立的价值内涵的意象在北岛的许多代表性作品中,常处于密集、并置的结构方式出现,它们因此产生对比和撞击,有时形成一种‘悖论式’的情境”

由于本诗写作的特殊性,所以在意象的选择上总带有一种沉重感,悲愤的情绪在压抑中寻找着发泄的机会。

“沉重的影”、“悲哀的雾”、“灰烬般的人群”、“低沉的乌云”等直接表达诗人不满的情绪。“古老的壁画”、“黄河纤夫的绳索”带有深厚的历史气息。还有很多明快的事物,如“春天”、“苹果树”、“蜜蜂”、“鸽子”,在这样的对比中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在诗歌结束时,作者使用了一个特别的意象“乌鸦”,乌鸦在人们心中是不祥之物,这一意象也成为这首诗的点睛之笔

机构中文系列课程

同学们千万不能因为母语优势就忽视了中文的重要性,其实中文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思维方式,大家培养出来的阅读文本能力、研究能力、思考能力,最终都会呈现在大学的申请文书写作中,母语学习的深度与广度也能够决定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此外,中文学习也能够帮助孩在高年级完成CAS,如设立文学社,写作时评、新闻采访,或者创作诗歌、小说、散文等等。

机构有经验丰富的IB中文阅卷官导师,提供1v1/1v2/小班制教学,针对每个同学的情况设计课程,更有个性化板书笔记、课程反馈、课后答疑、全程督学,提供补充资料及独家练习题哦!

学生作业及课堂笔记展示↓↓↓

IB中文导读|现代诗歌鉴赏——以北岛诗歌「结局或开始《献给遇罗克》」为例IB中文导读|现代诗歌鉴赏——以北岛诗歌「结局或开始《献给遇罗克》」为例

IB中文导读|现代诗歌鉴赏——以北岛诗歌「结局或开始《献给遇罗克》」为例IB中文导读|现代诗歌鉴赏——以北岛诗歌「结局或开始《献给遇罗克》」为例IB中文导读|现代诗歌鉴赏——以北岛诗歌「结局或开始《献给遇罗克》」为例IB中文导读|现代诗歌鉴赏——以北岛诗歌「结局或开始《献给遇罗克》」为例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全美综排50名开外 但世界排名稳居前100!这9所学校太被低估了!

下一篇

三大国际化学竞赛UKCHO/CCC/C3L6对比 不同学生应该如何选择?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