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帮助申请者为自己申请材料增添光彩,也可以让大一新生换学分,以便更早结束大学的学习生涯。但是,用AP换掉基础课也意味着无法系统的巩固学科基础,仅仅凭借一本巴郎来挑战越来越难的专业课程,有的同学甚至跟不上大三大四高强度的学习节奏,甚至在考试中的表现不佳,产生心理创伤。本次,我们就带大家一起理性的来分析AP考试换学分的利与弊。
一、AP换学分的优势
1、节省学费
对于中国的学生及家长来说,最有吸引力的就是AP可以转学分。美国大部分大学都采用学分制,而学费是按学分来收费的,学费总额是四年所需学分乘每学分的金额。一般需要修满120个学分可以拿到学士学位毕业,平均每年需要拿30学分左右。
AP考试能够为今后的学费省下一笔费用,美国的学生没有迫切想转学分的意愿,是因为他们可以拿奖学金读书,甚至美国高中会为他们出AP考试的费用。但是国际生就没这么轻松了,有些人去美国上大学会有一定程度的经济负担。AP考试无疑是一个不错的省钱方式。
2、有更多精力专注自己的学科
支持AP转学分的原因,除了能够节省学费,还因为能让学生在大学里有更多精力专注自己的学科。比如说学习数学专业,专业学分要求上10门课拿40学分,还有其他各种通识课程也要去上,比如美国历史、化学、生物,需要学生花费许多精力。这时,学习并进行AP考试来兑换学分就很有必要,不用再为了历史的essay和生物专业单词发愁。如果AP考试能拿到5分,对这些专业也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同时,如果你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想要以此为专业(major)的AP课程,那么可以在上AP课程的时候,就开始了解这个领域,然后帮助自己对未来做出规划。并且,对于大部分公立大学而言,很多基础的专业课程需要几百人在一个课堂上lecture,缺少老师和学生之间直接有效的沟通。那么用AP成绩来换学分,可以把时间花在自己喜欢的科目上。
3、有多余时间选择感兴趣的课程
如果AP课程帮助学生换掉了一些通识教育的课程,那么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上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比如,我们对音乐感兴趣,但同时又想修数学和国际关系双专业的Z同学,在不用AP换学分的情况下,需要大学四年加上暑期项目才能满他对于双专业的要求,还会错过在大学阶段选择感兴趣的音乐课程。但是,如果AP学分可以抵掉一些课时,那就可以选择她感兴趣的课程,并且在学术上有更多探索的空间了。
二、AP换学分的可能弊端
1、课程压力大
比如,我们的W同学,因为用AP宏观微观经济学换学分而导致了不能上大一难度的入门课程(introductory course),而必须从难度很大的中级宏微观经济学课程开始上起。所以,他作为教室里唯一一个大一的学生,看着教授在黑板上进行花式数学推导瑟瑟发抖,每晚光是学习这门课程就要学到凌晨两三点。
2、专业相关课程的基础不扎实
比如,AP微积分,在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UW-Seattle)虽然可以换两节微积分课,可是我们在华大的S同学却说:
“它涵盖的内容远远不如大学里的一节课,如果需要上以微积分为基础的专业课(比如要学非生化方向的工程或者数理),是完全不如老老实实上了这两节课的基础扎实的,直接上后期高阶课程会吃亏。相反,如果是一个非这些专业的学生,就可以用来满足学分要求和通识课程的要求,替换不擅长的必修课。但是从我自己学业的角度,我发现吃的最大亏就是想学啥所以选了啥。裸考了数学和物理,换了两节数学和一节物理,可是从没有正式学过微积分,AP又比真正的课简单许多,导致基础薄弱所有的后来的课都上得很艰难。”
相反,我们对心理学感兴趣的L同学,在高中阶段选择AP心理学、计算机、英语写作、微积分等课程,最后把计算机、微积分等科目换学分,而与心理学专业相关的课程,就没有兑换学分,想到了大学再踏踏实实的从头学起。毕竟,AP心理学这门课程只是基础的心理学内容,对于专业领域来说只是皮毛。
像L同学一样,一些学生也向我们反馈,进了美国大学后,他们没有用AP兑换学分,而是选择重新学起,因为他们不想错过一些学科的精华,在国内备考AP与美国大学课堂传授的知识依然有很多不同。既然来到了梦想的大学,就想体验地地道道的美国教育。
后记
其实,无论是把AP考试当做未来大学换学分的捷径和为申请锦上添花的学术证明,还是探索学术兴趣的手段,更重要的是把学习AP当做是一项“学习”,而不仅是考试,体会知识带来的启发和满足。同时,也希望同学们结合自身学术情况和大学换学分的政策(每个大学的换学分政策不同,确定入读哪所大学后,请同学们在官网上查询本校的换学分政策),理性的考虑AP是否要在大学换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