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项目(Advanced Placement Program®)是由美国大学理事会(The College Board)主持,在高中阶段开设的具有大学水平的课程。该项目旨在使在高中学习阶段有余力、有能力、成绩优秀的学生有机会先修部分美国大学基础课程以获得美国大学学分,因此吸引了很多成绩优秀的高中生选修。考试成绩为5分制,满分5分的意义是极为优秀,4分为优秀,3分相当于合格,即可为大多数学校所接受。
我在过去十多年的教学中,学生100%达到了4分以上的成绩。 达到这样的成绩,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重要的核心史实,更要求学生能够在掌握、理解的基础上,对于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对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多变性进行探讨、理解历史的偶然与必然,甚至可以给出你自己对于历史的解读:to think like a historian。
AP历史,并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历史事件、人物和时间点,相反它更加强调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Argumentation),并且运用合理地、合乎逻辑的史实(evidence)进行论证。
我想这也是,历史的魅力所在: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可以给出你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前提是尊重史实且符合逻辑。
(“我思故我在”,区分事实与观点、强调用事实证据论证观点,这正是西式教育一直强调的批判性思维——保持独立见解,不盲从别人的意见)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谈到了美国历史的发展:从一个偏僻但又充满反抗精神的殖民地,逐渐成长为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国;一方面在文学、建筑、艺术等领域深受欧洲的影响(尤其是启蒙运动、基督教文化和宗教改革),另一方面美国又在不断地探寻、踟蹰、思索和建立自己的民族特性,试图在文化源头上把自己与欧洲社会切割,构建自身独一无二的价值理念和由内而外的民族自信。
那么,不妨让我们从头来了解一下,美国这个国家在她才两三岁的时候,是个什么样子。
如果我们要探寻和了解美国文化与文明的根基,就离不开1491至1607年这一时期;如果我们把日后强大起来的美国比做一个巨人,那这时候的北美就还是那个两三岁、蹒跚学步的小孩子。这时候的欧洲,虽然从外表上看依然处于绝对的君主专制制度之下,但是这一时期的欧洲正在发生几件重要的、足以改变整个欧洲乃至人类历史的事件。
1. 资本主义经济正在欧洲产生、发展和蓬勃
在12至13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如同曙光般初现,西欧各国开始逐步挣脱中世纪“黑暗时期”的束缚——那个充满了昏暗与封闭的时代。当时的欧洲国家,怀着对财富和文明的渴望,向往着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国度,如繁荣昌盛的中国和印度,它们是富庶的象征,是经济贸易的巨大磁场。这种渴望如同点燃了探险的火种,西欧国家开始寻求与这些东方国家建立直接的经济贸易联系。
(十字军东征发生于1096-1291年间,既体现了这一时期的西欧国家和人民对外拓展的欲望,也进一步刺激了他们对于东方财富的渴求)
随着历史的推进,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在中央集权的强化下,国力日渐雄厚。他们的统治者,意识到通过支持航海家的远洋探险活动,可以开辟新的贸易路线,获取更多的财富和资源。于是,一场由国家支持的航海热潮逐渐兴起,英勇的航海家们乘风破浪,探索未知的海域,终于开启了人类历史上著名的“大航海时代”。
在这个时代的浪潮中,跨大西洋的三角贸易迅速发展起来。这条贸易路线连接了欧洲、非洲和美洲,通过贩卖奴隶、糖、烟草等商品,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家实现了财富的迅速积累。这些财富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成立,成为了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家公司不仅是荷兰海外贸易的重要工具,更是全球第一个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公司,它的成立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正在走向成熟,也为后来的全球化贸易和经济格局奠定了基础。
(荷兰东印度公司Dutch East India Company,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公司,注意:不是英国东印度公司。这是AP历史的一个考点。)
2. 宗教改革
起源于欧洲16世纪的一场翻天覆地的宗教改革运动,这场运动以1517年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勇敢地提出《九十五条论纲》为起点,一直延续到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才宣告结束。在这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光里,欧洲大陆上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狂潮。
马丁·路德振臂高呼,挑战了罗马天主教的权威,指责教会贩卖赎罪券等种种腐败现象,从而点燃了宗教改革的火种。随后,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在瑞士等地传播他的预定论(Predestination)思想,强调信徒与上帝之间的直接联系,进一步推动了改革运动的深入。而约翰·卫斯理则在英国发起了一场名为“复兴运动”的宗教改革,倡导信仰与行为的统一。
这场宗教改革运动不仅奠定了新教的基础,更在潜移默化中瓦解了天主教会所主导的政教体系。它无情地打破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让西欧民众逐渐摆脱了宗教的束缚,从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然而,除了自由与革新,欧洲宗教改革带给人们,还有社会的分裂与战争。1618-1648年间,因为宗教分裂引发的“三十年战争”,令整个欧洲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英国国内的清教徒受到了英国政府和国教长期的打压和迫害,这才令他们渴望迁移到海外,建立自己的宗教理想国。
后来北美新英格兰地区的殖民地,如马萨诸塞,就是主要有躲避宗教迫害的新教教徒所建立的。至今,新教教徒(protestant)仍然是美国宗教社会的主体。
3. 启蒙运动思想的产生和传播
在17至18世纪,一股强大的思想风暴席卷了欧洲大陆,这场风暴被称为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思想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和科学进步的背景下,其传播则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影响了整个世界。它不仅为西方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还为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和社会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启示。
启蒙运动的思想产生于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自然科学的长足进步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认识世界的工具。在这个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的压迫和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断侵犯,使得人们开始对传统君主政权的权威产生了怀疑。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开始提出新的观点和理论,以对抗陈旧的封建意识形态。启蒙运动思想家强调的是:
理性主义
如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强调人类的理性和思考能力。他们认为,通过理性思考,人们可以探索科学、伦理和政治的奥秘,从而摒弃迷信和传统信仰。这种对理性的推崇,为后来的思想家提供了理论基础。
自由和平等
约翰·洛克的政治哲学主张每个人都有天赋的自由和平等权利,这一观点深刻影响了后来的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这些思想家们描绘了一个以个体自由和平等为基础的理想社会。美国《独立宣言》强调,“我们认为这是不言自明的——每个人都是自由、平等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除了启蒙思想理论,John Locke还为我们提供了每年度的写作比赛)
因而,权威和专制主义的批判成为启蒙运动的重要内容。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卢梭则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这些观点对传统的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事实上,有别于西班牙和法国的殖民活动,英属殖民地可以说:就是在北美建立一个全新的欧洲社会。而此时的西班牙、法国的殖民活动,主要目的是在于掠夺美洲的贵重金属和皮毛等。所以,理解了这一时期欧洲所发生的事件,就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美国这一个国家在她还没有成年(独立)以前,她的个性的形成过程。
启蒙思想和政治理论,为她后来的反抗斗争与政治架构提供了宪政和法律理论的基础;
基督教新教思想,是她的精神思想内核;
资本主义经济,则是她不断开拓西部边界、社会向前蓬勃发展的动力来源。虽然,资本主义(Capitalism)一词,在19世纪中期才出现,但这并不妨碍美国的整体社会经济制度,朝着商品经济的方向大步向前。
了解了这几点,我们就不难理解如下这些问题:
1. 在英法西等国的殖民地中,为何只有北美能够建立一个独立、民族和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 为何美国总是富于反抗精神,骨子里强调自由与平等?
3. 为什么说,美国的宪政制度架构,是最能体现启蒙运动思想的?
总的来说,英属北美殖民地(后来的美利坚合众国),是一个在美洲建立的全新的欧洲社会,因此我们在理解她的时候,不能脱离了这一时期欧洲的重要事件——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本主义经济。